信用卡“信用”二字的成色,在经历着挑战。
日前,各家上市银行相继披露中报,针对信用卡业务,各家几乎是众口一词,那就是:发展良好。兴业银行的说法是,“信用卡业务方面,公司坚持理性、稳健的发展思路,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优化经营策略,业务转型成效进一步显现,各项信用卡业务指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不过,细究信用卡业务数据,“平稳增长”的不仅仅是发卡量、业务收入,信用卡贷款中的不良余额,今年上半年也是在“增长” ——尽管不良率在下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半年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卡贷款增量,以及各家银行加快了核销不良的步伐。
一增一降耐人寻味
与去年同期多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出现攀升的情况不同,今年上半年,中报披露信用卡不良率数据的5家银行,其信用卡不良率均出现了下降。
其中,招行不良率从年初的2.81%下降到了年中的2.44%,下降了0.37个百分点。农行、中行、兴业、深发展等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则分别下降0.35、0.48、0.38、0.45个百分点。
而在去年同期,招行、兴业、深发展的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上升幅度均在0.5个百分点以上。上升最多的深发展,升幅达到1.61个百分点。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3.02亿元,较第一季度减少15.02亿元,下降17.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2.5%,较第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信用卡风险是否真如多家银行所称的“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呢?只怕未必。
16家上市银行中披露信用卡贷款不良额的,仅农行和中行两家。从这两家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信用卡贷款不良余额分别增加了34%和29%。
缘于贷款规模扩张
《投资者报》记者整理上市各家银行的中报发现,在5家公布了信用卡不良率的银行中,包括不良额大幅飙升的农行和中行,信用卡不良率均出现了下降。很明显,此种信用卡贷款不良率的下降,完全缘于新增贷款的增加,也就是说做大分母,让不良率下去了。
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授信总额1.64万亿元,较第一季度增加1626亿元,增长11.0%;期末应偿信贷总额2877亿元,较第一季度增加391亿元,增长15.8%。
在中报显示的各家银行中,发卡量和信用卡贷款额度增加迅速。工行的信用卡透支增加149.87亿元,增长40.6%,发卡量增加13.20%。
建行信用卡累计发卡达2,638 万张,消费交易额达1,802.6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38%。
中报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30日,14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2881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55亿元,增幅18.76%。
不过,像中信、浦发这类一向善于在信用卡领域长袖善舞的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信用卡贷款增长却不多。浦发信用卡贷款余额为143.46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长3.08%;浦发、民生、宁波银行上半年信用卡贷款更是负增长。
中信在中报里高调披露信用卡的盈利情况,指信用卡业务收入达11.28亿元,同比增长14.55%;实现税前盈利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12%,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税前盈利。就是绝口不提信用卡贷款的不良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中信上半年信用卡贷款增加不多,其不良率变化情况可能不太乐观。
“以量补质”难长久
在以量补质阶段,信用卡贷款风险尚能不爆发出来。不过,这种局面难以长久。
央行数据显示,二季度银行卡发卡量持续稳定增长,但是同比增速持续回落。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07亿张,同比增长27.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
各家银行在信用卡上的跑马圈地、粗放经营模式,也日渐为监管部门不容。日前,银监会就发布了规范信用卡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家银行不得在发卡环节搞恶性竞争。这些举措对银行搞规模扩张掩盖不良无疑会形成制约。
据央行统计,目前全国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达到0.16张,而在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拥有量更是达到1张以上,分别为1.06张、1.01张。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透支借贷的增加,也就是分母增大了;第二,各家银行上半年赢利情况都还不错,因此很多行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也就是分子做小了。一增一减之间,不良率自然就变小了。
至于核销不良资产的推进,在银行中报中也有显露,农行中报就称:“有序推进信用卡内部评级项目开展和阶段性成果应用,不断加大信用卡风险管理IT 系统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信用卡委外催收和呆账核销。”
以此看来,信用卡的不良率产生的本质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