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朋友在Costco疯狂抢购的视频,在各大微信群里面被刷了屏。傍晚时分,我们也看到众多本地公众号对Costco上海店的开业,进行了报道。
最有意思的是,由于现场人流量过大,Costco在下午1点发布了下午暂停营业的公告,开业5小时即关门。
在家乐福已经实质性退出中国,沃尔玛也一年不如一年的现在,这也是电商在国内普及后,实体店为数不多的能扬眉吐气的时候。
说起这个Costco,到底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顾客前往,导致门店提前结束营业呢?原因很简单,便宜。
Costco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于1976年加州圣迭戈成立的Price Club,七年后华盛顿州西雅图成立的Costco,是全美第二大、全球第七大零售商。
相比于这些外在名号,Costco最深入人心的是它的会员制服务,即需付费办了会员卡才能进入Costco,才有资格享受它的服务。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在美国的Costco进入中国以后,价格也有一些上涨,所以也没那么便宜。但这并不重要,毕竟消费者认为他便宜。
这个会员制的商店,需要299元的年费。就像你买了个淘宝88会员,京东Plus会员一样,不仅是商店有门槛,你不由自主的会认为,通过在这里的购物,可以省钱。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买下很多你原本并没打算买的东西,但一旦在值的这个前提下,你就买了。
我的Costco会员卡是在硅谷附近的一家Costco店里面办理的,话说我的这个会员卡,可还是带返利功能的高级会员卡“黑卡”,每次购物都有额外的返现。
然而一直到我会员失效我也没弄清我到底有多少返现。当然了,我办理这张卡的真正原因是,听起来蛮划算的。
当天前往Costco是我和另一个媒体朋友,在斯坦佛附近参加完一个活动以后自驾前往。我带着哥们打了个Uber去Dollar租了个破车以后,决定去超市转一转,哥们表示,啥?超市有什么参观的?
我的回答是,听说这个超市很厉害,东西不仅便宜,品质还好。哥们听完我的安利以后,欣然前往:走,我们去购物。
之后的结果,就是我俩在大门口问人家没卡能进吗?得到否定的答案以后,从出口走去服务中心办了张卡。人一看我们哥俩前往,说黑卡虽然贵,但是会籍管俩人。
现在国内有了Costco了,会员费只要299人民币。我觉得入口你有计划前往美国出游的话,不妨办理一张国内的卡,然后去薅美国人的羊毛。
毕竟那边现在的会员费,一个人已经60美金了吧?
Costco东西是不是便宜?闵行的店我还没去过,所以不好说。但我从圣芭芭拉附近的Costco搬了一台胶囊咖啡机回来,坐着国航的航班就跟我一起回国了。
我的观点是,有便宜的,但不是所有的都便宜。
事实上,Costco不仅在上海非常火爆。在过去我曾经两次前往位于东京新三乡附近的Costco,日本人民对于Costco的热爱,一点都不比上海人民差多少。
比如,我本来想去买个抹茶甜筒,看了看这个人潮……Emmm。
当然了,在店内,还是有很多可以买的东西。比如我买了用了一年的大包装洗手液,到现在还没用完的一堆洗碗块和洗碗粉,我还买了一堆寿司,在门口吃。
至于是结账的时候,同样也是和上海类似的场景。画面中出现的这一盒薯条三兄弟,就是我在新宿凯悦的洗手间里面丢掉的那个。
不过在第二次前往东京Costco的时候,我还是如愿以偿的买到了抹茶甜筒,价格不贵,味道不错。
但是我也真的是在东京才见到,结账的时候,居然能排这么长的队。所以说,别再觉得上海的朋友挤爆Costco是什么新鲜事了,只要是东西价格合适,大家都欢迎。
不过在大本营美国,Costco虽然同样受人欢迎,但卖场内的人流,远远没有亚洲地区这么恐怖。
比如在美国的几个Costco,我都和亲友能够轻松的买到烤鸡。嗯,其实鸡肉有点柴,但特点是便宜。
只是无论如何都不用排队这么久的说啊。Costco作为我们自驾行赶路的休息站,低价解决吃饭问题,顺便买箱水,还能给车加满油,物美价廉。
不仅如此,还可以买个西瓜晚上回到酒店吃,在海外也能做一个吃瓜少年。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闵行店开业前,Costco以199元的优惠价格吸引新会员,自7月1日开放会员申请后,已经积累了数万名会员,远超管理层的预期。
而据外媒报道,2019财年前三季度,Costco会员费收入23.02亿美元,净利润为25.62亿美元。也就是说,Costco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会员费。
想在这上面省点钱的话,其实也可以去办理一张平安银行Costco联名信用卡,能帮你省点会员费出来。目前这张卡在申卡初期有优惠活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办理一张。
所以,如果你问我,有没有必要去Costco凑个热闹,我的回答是,如果你人在上海,又有较多的购物需求,对会员制度不反感的话,办一个。如果近期有计划前往美国旅游的话,尤其是自驾游,那办一个。
如果上述两个条件都不符合的话,那就算了……毕竟,多一个用不上的会员,也是负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