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多地金融监管部门正“全面出击”。
4月7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布辖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管理自查和监管稽核调查有关情况时指出,自3月1日开始,上海银保监局选取辖内16家银行开展了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专项稽核调查。截至目前,本次监管稽核调查已发现123笔、3.39亿元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
在此之前,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等在内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已陆续发布辖内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调查情况。
而日前,三大部门联合再出重磅文件“升级”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
3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住建部办公厅、央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多方面对银行业发放经营贷提出要求,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同时,监管部门对于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处罚也毫不手软。从银保监会网站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来看,已有多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被罚。
对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严格监管,无疑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经营贷将回归服务小微本质,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体现。
经营性贷款的初衷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因其具有额度小、审批灵活、利率相对较低等特点,是银行下沉信贷服务重心、解决客户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尤其在疫情期间,经营贷在满足企业临时性周转性资金需求、提升企业持续运行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经营用途贷款被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是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利益的侵占,不仅弱化了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更放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杠杆”风险,严重影响了调控效果。
笔者认为,严查经营性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不仅要求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落实信贷需求的穿透式、实质性审核,多链条、全方位的堵住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