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校园 贷”乱象,经过监管一年多的整治初见成效,“校园 贷”的数量由2015年的108家跌到2016年的74家,“校园 贷”鱼龙混杂的现象暂时得到遏制。不过,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的需求依然不减。
4月21日,在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对“校园 贷”这一年引发的恶性事件,提出正在研究如何让银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把正门打开”。校园消费金融“宜疏不宜堵”,专家指出要根治“校园 贷”乱象,还是要“打开正门”,让银行这支“正规军”重返校园,承担角色。
庞大的校园金融市场,呼吁正规军引领
在一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小样本问卷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达会出现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当出现资金需求时,除了40%的受访者会向家长支取外,其他受访者会选择向朋友和其他渠道借款;对于借款额度,77%的受访者需求在3000元以下,其中1000元以下占比46%。
从以上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信用需求仍然是基于理性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0年以来,在校生每年增长100万人,据此估算,2017年在校生应该超过2800万人。按照人均信用消费3000到4000元估算,大学生信用消费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这也是互联网“校园 贷”疯狂进入、无序推广的原因。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消费金融 “需求合乎逻辑,宜疏不宜堵”。也正如业内人士呼吁“大学生的透支消费是肯定存在的,关键是让银行来做,还是互联网金融来做。”而面对互联网“校园 贷”疯狂推广、高额诱惑、裸条抵押、高息利滚利、暴力催收等乱象,不少学校、家长、学生均表示希望能有安全可靠、合规合法、合理授信、专业服务的银行“正规军”来做这部分业务。
强化银行级专业服务,放眼持续化经营
为什么银行就更加“正规”,银行的优势又在哪?坦诚说,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与风控技术。一来是贴合用户需求的信贷产品与服务,包括产品体验、申请体验、交付体验、还款体验;二来是满足用户信贷服务的过程中卓越的信用风险给付能力、交易风险控制能力、资本经营效率,以及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之所以出现互联网“校园 贷”的乱象,背后实则是互联网金融资本推动下的“短期逐利”,除了包装较好的互联网渠道体验,信贷产品的简单抄袭、毫无风险精算的产品设计、不计成本的疯狂推广、毫无逻辑的信贷额度、不透明不合规的利息计算、出现坏账后的暴力催收等都是“短期逐利”表现。
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家监管体系下,具备较成熟、较完备的金融产品经营能力。其银行级的风控体系中“有序申请、额度给付、交易监控、还款设计……”,将有力规避“校 园贷”的乱象。
监管“打开正门”的呼吁,逻辑上就是希望在庞大的校园消费金融中,强化银行级的专业服务能力,引入银行标准规范的消费金融产品,放眼长期和可持续化的经营。专业人士也指出,乱象的“校园 贷”不可持续,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信用卡是银行中成熟且有体系的消费金融产品,有可能是监管考虑的重点。
响应监管开正门号召,招行校园金融重启
的确,多年前退出校园市场的银行信用卡,作为小额信贷的支付工具,本身具备先消费后还款,分期付款等功能,还有较长的免息还款时间,又能临时支取现金应对不时之需,实际上更适合大学生们的消费金融需求。
如今,监管计划“打开正门”,有意让银行“正规军”提供校园消费金融解决方案。而一些大学负责人也表示,校园消费信贷这个需求一直在,与其把市场份额让给野蛮生长的“校园 贷”,不如尽快引入规范化的银行信用卡。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是时候重启信用卡进入大学校园的大门,利用银行自身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让银行提供标准化的消费金融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透支消费的合理性、规范性,同时肩负教育学生信用累积、消费管理的重任,引导其理性消费、适度消费、诚信消费、投资未来。
记者了解到,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已发行Young等信用卡(校园版),该卡0信用额度,先存款后消费,提供信用卡所有的餐饮、电影、积分等优惠权益,旨在培养学生信用消费的观念与理性消费的意识。据悉,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正在积极响应监管号召,研究如何在原有信用卡产品的基础上,提供“免息消费、大学商城、分期付款、成长贷”等一整套校园金融解决方案,解决大学生教育培训、购买3C产品等一系列消费需求,开启校园消费金融新时代。
快速办卡通道:浦发Visa白金卡(简约版)
快速办卡通道:招商滴滴联名信用卡
快速办卡通道:浦发Visa白金卡(简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