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跟我签字的账单不一样呀,多收了60多美元?赵小姐是“旅游达人”,出境旅游偏好于网上预订。春节前,赵小姐在一家有名的国际网站上预订了泰国的酒店,共用支付了一笔金额为637.67美元的费用。回来后不久收到银行对账单,核对账单发现,这笔交易的扣款金额为700.12美元。多收62.45美元,是原始签单总额的9.8%。
无独有偶,春节期间去美国旅游的满女士也遇到相同问题。满女士当时在美国一家商店刷卡消费了361美元,前几天去银行还款时发现需还款金额为377美元,凭空多出了16美元。“当时刷卡时我还跟商户强调刷美元,打算回国后直接还美元。这16美元的费用到底是哪儿来的呢?”满女士致电银行信用卡客服电话要求调查。
一次刷卡收两次兑换费
巧合的是,这两位持卡人所持信用卡均为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visa和银联双币信用卡。记者昨天致电该银行信用卡中心,该中心相关人士解释说,这是一种通过境外收单行将交易货币直接转换为以持卡人本国货币结算的交易类型,区别于境外银联线路的信用卡交易。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根据外汇管理政策规定,该交易须记入持卡人美元账户。此外,这种交易类型为境外收单行单方面将境外交易转换为人民币交易,国际卡组织与发卡行均需以美元进行结算,因此持卡人实际结算金额会存在汇差并会产生相应的货币转换费。
也就是说,赵小姐和满女士刷卡美元结算当时已经换算成人民币了,回国还款时银行又以人民币兑换美元。一趟境外购物和住店,却被商家和银行收取了两次货币兑换费用。
“动态货币转换”或高达10%
分明是一笔费用,为何会被收取两次货币转换费?一家商业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昨天告诉记者,这两笔应该都是境外dcc(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交易,即“动态货币转换”。这是国际卡组织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即持卡人可选择商户所在地的货币为支付币种,也可选择自己的账单币种作为交易的支付币种。
在赵小姐案例中,网上预订商户认为客户是中国的,卡片账单币种应为人民币。在未事先告知客户并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将交易的支付货币转换成人民币,为客户主动做了笔dcc。但银行的境外交易账单币种其实是美元,人民币经国际组织又折回了美元入账,而最终入账的美元金额大于原标价美元金额。
“动态货币转换应该是2007年初从美国开始推广,主要是国际卡组织为了平衡收单行、商户和发卡行之间的利益。”不过该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也认为,由于货币转换费用是由当地收单行和商户自己来定,有的国家或是有些地方商家费率就相对比较高。比如芬兰有商户的货币转换费率高达10%。此外,在发卡行收到账单后,有的银行还会再加上自己的利润。
发卡行、收单行、国际卡组织以及商户的利益最大化了,损坏的却是消费者的利益。一次消费两次货币转换,都需要持卡人买单。
费率损失可追回
该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表示,根据国际规定,商户必须事先询问持卡人是按当地币种结算还是按本国币种结算,必须经持卡人同意后方可进行dcc交易。像满女士在刷卡消费时提出了以美元结算,而商家可能依然为了自己的利益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据此规则,发卡行是可以为满女士和赵小姐向收单行提出申述并挽回交易损失的。
持卡人有权拒付账单
就满女士刷卡消费签收单的金额是361美元,而收到的账单却是377美元这种情况,满女士是有权拒付账单的。一位银行卡业内人士上午告诉记者, 持美元人民币双币卡在美国消费,本身是没有任何货币转换费用的,不管当时是商户多收钱还是发卡行多收钱,满女士绝对有权拒付。如果已经付账,也可以通过发卡行追回多付的款项。
提醒
通常dcc交易签单会列示两个币种及折算汇率,同时有表述交易金额被转换的字样。持卡人刷卡消费在签字确认时,应仔细辨认签单上的说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商户当场撤消;如是网上交易,在确认交易前应仔细分辨网上商户条款,尽量避免在确认后才发现有问题而导致损失。另外,持卡人在信用卡还款 前还应仔细核对刷卡金额和还款金额,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背景
dcc交易涉及货币转换且转换费用构成消费总金额的一部分,因此,最后计入持卡人信用卡账户的清算金额会比用当地货币表示的实际交易金额高。因为dcc交易的货币转换费用要高于普通信用卡境外交易所使用的货币转换费用。鉴于此,VISA和MasterCard国际组织都规定,发卡银行可以根据上述情况为理由向收单银行提出拒付,维护持卡人的合法利益。另外,持卡人也应在消费单上签字时多加留意。
有话要说
杨泽民:银行支付有很多隐性费用,消费时一定要了解清楚。
沙小易说道:出境游增多,各方都盯住了中国百姓的钱袋子。大家一定要做好功课,捂住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