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高息揽储
时代周报记者在走访珠三角各大银行时,发现一度消失的高息揽储以全新的面目出现。以珠海为例,据知情人士透露,6月30日的揽储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该市的渣打银行、深发展、交通银行[6.59 0.92%]和邮储银行,在当日利率是万分之六,建行4.8%,光大银行万分之八,而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仅为0.36%。
在珠海,这种现象几乎全民皆知,临近季度末时,银行客户经理会以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熟悉的大客户,要其把大额度的资金存入银行,几天后就可取出。部分银行甚至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以高收益、百分之百保险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噱头吸引小额分散存款。
在渣打银行珠海分行,当时代周报记者询问若有大笔存款存入能否给予优惠利率时,该行客户经理犹豫了一会请出了分行负责人。该负责人坦言:银行就像上市公司一样,上半年要有一个年报给上级部门看,存贷比如果达不到要求要被罚款的。但具体需要的额度是由市场对资金需求量决定。渣打银行不像国有大行那样财大气粗,因此对于存款随时吸收,至于高利率的理财产品更是每天都有,只是价格和收益率不一样而已。
珠海工行某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承认:季度末和年末时会有这样的产品,收益率高达3%。在记者询问是何种产品时,该经理含糊地称就是我们银行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珠海交行某支行的一位客户经理表示,如果有大额度的存款,返还现金不太可能,但可赠送礼品,上个季度末我们行会对存款达到一定数量的客户赠送限量版的纪念币和世博门票。当时代周报记者询问 如果存入几百万元是否可以返还6个百分点的现金时,该经理犹豫了一会说需要向上级请示。
现在查得严,这么做如果被曝光,行长的乌纱帽都保不住。珠海建行某分行的一位经理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询问时显得比较谨慎,他具体解释了高息的潜规则:6个百分点是某个网点私下给的,这属于私下调控。肯定不是在分行,若在偏远的支行做只要大家嘴严就行了。他还帮记者给某支行行长打了个电话,询问敢不敢接受这种要求高额返现的存款。被告知不行后该经理遗憾地说要不我送你保险箱吧,存一百万就可以送你。
蹊跷的短期理财产品
除了这些揽储赠送礼品的银行,还有不少银行的揽储政策则是暗中交锋。一笔存款几家争抢,利息像买菜那样可以讨价还价,客户此时往往要货比五六家才做决定。在银监会三令五申禁止高息揽存后,一些银行开始钻政策的空子。特别是对于需短时间内冲量的大额存款,不少银行更倾向于采用向客户推荐短期理财产品的方式。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中行某市分行在推行一种以天为分列的理财产品,随存随取,20万元起存,珠海工行某分行也向时代周报记者推荐一款名为灵通快线的理财产品:无固定时间,按天计算收益,1.45%的高回报率。邮储银行的同类产品回报率高达1.5%,交行则为1.7%。
值得一提的是,在时代周报记者询问这种产品的风险系数时,各大银行的客户经理皆表示: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只要是理财产品就一定要标明风险提示,但我们很肯定地告诉你,这种产品百分之百无风险。
珠海工行某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来这几年了,这种产品万无一失。业内人士不解的是,万无一失且有如此高的收益率,这些存款用来做什么呢?中行珠海某分行的一位大堂经理给出了答案:我们可以贷款给其他银行啊,这样利率就会比贷款给个人高。
但珠海农行一位内部人士对此不屑一顾:什么理财产品?就是高息揽储!为了规避政策随便起个名字,为什么这种高收益的产品总是出现在季度末而平时就没有?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银行在玩各种花样去钻银监会的政策空子,各家银行去年拼命放贷,银监会睁只眼闭只眼,直到六七月发现问题了才开始调整。银行发行这些理财产品,纯粹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违规超额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却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确实有一些理财产品收益高达3%-4%,银行业的竞争在加剧,如果不走表内科目,赚大钱是很难的。在不动用信贷资金和存款资源,既要符合银监会的规定,又不走银信产品道路的情况下,银行的压力就会加大。而6月末的存款指标一旦完不成,银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奖金都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