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线下消费场景迎来寒冬,也让信用卡迎来了发卡量急剧下跌和交易量快速萎缩。
伴随着疫情对特定行业人群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持卡人和商户端如同两个缓缓喷发的火山口。
- 前者:一些持卡人因为收入不足而无法还款,产生逾期;
- 后者:一些合作商户因为无力运营而倒闭,无法为分期客户急需提供服务,导致客户集中投诉和挂账,新增不良进一步堪忧。
此外,银行还忌惮于催收一旦用力稍猛,监管和舆论压力又会压顶。
于是,讨债不敢逼、上门进不去、额度不敢减、刁民不敢惹,外加目前的市况下ABS也不太给力……这些最终都会慢慢侵蚀信用卡的资产质量。
催收“肌无力”
银行:“您好,您的欠款为xxx元,请您在这个月X号前偿还。”
客户:“还不了!”
银行:“那不好意思,我们下月再来提醒您……”
从银行信用卡催收体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直催(内催)和外催,前者在疫情之下工作量已经接近饱和,但催收的手段十分有限。后者曾是传统催收“利器”,但眼下也被打掉了“外勤”这条大腿。
从催收的“用力程度”和“能量级”看,毫无疑问:银行直催<线上外催<外勤外催。
疫情影响,很多小区都采取封闭式管理。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多以线上催收为主,无法实现上门催收,如同有肌却无力。
业内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信用卡不良项目近期的回收水平必然大幅降低,之后受到影响的程度仍然由疫情持续时间的决定。
监管给压力
3.15叠加疫情防控阻击战,关于银行的投诉有很多。
为了适应疫情带来的冲击以及监管带来的压力,银行的经营策略多以精益成本和适度放宽风险容忍度为主。
前者是经济下行期企业节省开支的惯用做法,这里不做赘述,简而言之就是休养生息、能省则省。后者则体现了银行面对监管和舆论时的摇摆,但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会加速信用卡资产质量的恶化。
为了催回几千块、一两万,却要被媒体以疫情为标题党追着写、或是在监管那头交不了差,到头来声誉风险损失其实亏得更惨,更划不来。
3月5日,银保监会发布文件,要求“杜绝为追求业绩不顾申请人实际还款能力滥发信用卡的行为。”
这使得原本就断崖式下跌的一季度发卡量雪上加霜。受此影响的业内人士预计,此前银行为了应对地推掣肘而大力上线的智能营销、AI获客,说不定也会迎来降温。
ABS也不给力
作为改善信用卡表内资产质量的一大利器,信用卡不良ABS在2019年如火如荼。
转入2020年则隐忧重重,主要还是受疫情影响,伤到了ABS的根器——延缓了信用卡不良资产的回款进度。
疫情对信用卡不良ABS的影响主要在于,不良资产的回收时间延后和回收金额降低两个方面。
不过由于信用卡不良ABS项目评级时,评级机构对资产池的回收估值普遍较为谨慎,且优先级证券需通过压力测试情景,所以不良信用卡ABS的优先级证券仍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