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银行手机信用卡的发布引来了市场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这是继建设银行的龙卡e付卡、广发银行的极客卡、农业银行的信用币、中信银行的中信电子信用卡、中国银行的中银长城e付、浦发银行的E-GO卡后的第七张虚拟信用卡。
而日前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也显示,各家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发展定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从“量”上来看,招商银行已经从股份制银行中脱颖而出,无论是在发卡量、累计交易额、信用卡盈利方面,都已经有着堪比国有大行的成绩;而从“质”上来看,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信用卡的平均刷卡金额远超行业平均数,显然,主打的是深耕用户路线。
2万亿元俱乐部
在2016年年信用卡累计交易额方面,部分银行未公布相关数据,在已公布数据的银行中,只有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进入2万亿元俱乐部,分别为23998亿元和22748亿元。此外,交通银行累计成交额为18387亿元,农业银行为13384亿元。
股份制银行方面,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都在12000亿元以上,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也都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
从新增发卡数量上看,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破千万张,分别以1333万张、1114万张、1109万张和1025万张,从而包揽了前四名;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紧随其后,均超过700万张。
累计发卡量上,截至去年年末,工商银行成唯一一个破亿张的银行,以1.2亿张遥遥领先;建设银行次之,累计发卡9407万张;招商银行第三,共发行8031万张。
在银行股东最为关注的盈利指标上,只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五家银行公布了信用卡业务收入,其中,中信银行信用卡收入为255.04亿元,浦发银行为216.67亿元,招商银行为436.12亿元。
事实上,银行的信用卡经营理念出现了分化,既有追求高数量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在新增发卡量上的大幅度提升。而从单张卡的透支金额来看,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则占得先机,其深耕高端客户的思路不言而喻。
在不良贷款率方面,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65亿张,同比增长7.6%,但信用卡业务产生的不良贷款也在增加,截至去年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达535.68亿元,较2015年年末增加155.41亿元,增幅达40.87%。
不过,除国有大行外,绝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低于平均全行不良贷款率(1.59%)。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平安银行为1.43%,中信银行为1.48%。
近日,上海银监局数据显示,2016年,在沪商业银行持牌专营机构风险趋势相对平稳,内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截至2016年年末,总部在沪的6家信用卡中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7个百分点。
虚拟信用卡当道
佰瑞咨询报告分析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场景触发为基础的时代已经来临。在消费主力年轻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信用消费市场,从场景获客,并依托场景提高用户体验是新的竞争机遇。未来在互联网思维趋势的推动下,信用卡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事实上,虚拟信用卡已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银行的认可,交通银行近日发布了号称黑科技的“手机信用卡”,用户只需在其APP上提交资料,就能实现最快2秒审批,信用额度和贷款额度也同时发放。
近两年来,移动支付市场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又先后重启了虚拟信用卡业务。目前已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了虚拟信用卡。虽然都叫虚拟信用卡,但是产品形态略有不同。中行、建行等要求客户在申请虚拟信用卡时必须拥有一张本行实体卡,交通银行此次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却没有这样的限制。
不过,第三方推广数据分析平台ASO100数据显示,除了招商银行信用卡APP下载次数较高以外,其余银行的信用卡APP下载次数均不高。
也有人表示,支付宝、微信无卡支付的成功不在于支付,而在于社交场景的螺旋化扩张,银行如果想要抢占市场,需考虑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