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的坏账风险正在引起各界的关注。“2009年累计损失类透支余额总计约52.27亿元,同比增加78.68%。逾期账户、损失类账户透支余额等信用卡风险总量也在同步上升。”昨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在京发布的《2009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如是表述。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支付运行报告也透露了这一信息。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1%,较2008年末增加1个百分点。
随后在2010年一季度支付报告中,截至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的贷款总额为4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3.1%。
《蓝皮书》也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信用卡风险资产陆续暴露。“中国信用卡行业不良率较2008年有所上升,全年不良率平均在2%~4%之间。”
业界认为,相比起国际信用卡5%的不良率警戒线,我国信用卡坏账风险并没有到“触目惊心”的程度。
对于坏账的增加,有观点认为,这或是金融危机的负作用。以交易为例,《蓝皮书》数据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居民社会购买力和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持卡人消费趋于谨慎,从而导致信用卡交易金额的增速放缓,较2008年回落32.06个百分点。
亦有看法认为是信用卡市场发展一定时期后的正常风险暴露。2003年被认为是我国信用卡发展“元年”,是年我国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发力信用卡市场,随后几年,信用卡一直处于“跑马圈地”时期,至今有风险暴露“当属正常”。
昨日,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风险暴露或是因为不同银行的信用卡进程阶段不一。“跑得快,可能问题出来得早。”
在其看来,更大的原因或在于国内对信用卡呆账核销方式与国外的不一致。“国内呆账是累计计算,其间有一定核销,国外都是当年新增或近6个月新增。”刘加隆认为,国内不良率的统计与国外并不具备可比性。
事实上,这也是各银行屡次反映的信用卡市场桎梏之一。昨日发布的《蓝皮书》建议,应参考国外信用卡成熟市场呆账核销的做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可调整部分类别呆账的申报条件、简化核销申报材料、修订责任认定制度等。
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杨科还指出,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明晰、信用卡收单业务不规范、第三方网络支付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蓝皮书》建议,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卡相关法律法规,如《银行卡条例》,“通过规范信用卡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整治各类不规范竞争行为。通过法律法规理顺信用卡产业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对信用卡产业监督管理的职责。”
同时,《蓝皮书》还建议国家相关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建立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主体体系,明确监管内容、范围和经营规则,以防止国家金融体系在个别支付渠道上出现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