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对于需要用钱的人来说,贷款无疑是一条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要控制风险,银行以及多数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人的审核条件要求比较高。但如果有人宣称:不用见面,无需抵押,就能给你贷款。你会相信,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一秒通专业融资顾问提醒,资金需求方在选择贷款产品前,最好先通过专业的途径了解贷款相关知识,避免误入陷阱。在一秒通这类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每年至少帮助万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其中不少贷款人虽然没有时间了解贷款相关细节,但是也能通过一秒通的融资测评系统,快速得出匹配的产品,或是更进一步地寻求专业融资顾问的帮助,制定出科学的融资方案。
贷款人着急贷款却误入陷阱
近日,警方接到云南省开远市李先生的投诉,急需用钱的他在网上寻找可以进行无抵押贷款的机构,搜索到一家所谓的“小额贷款公司”,结果却是误入陷阱。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贷款经历。
李先生需要先付利息再由业务员带着现金当面给他贷款,由于急用钱,到了贷款公司指定的银行,李先生没有多想,就把钱打给了那个账号,汇完了钱再打电话给那个据说是10分钟后就能赶到的业务员,结果事情就不是他想像的那么简单了。
先付了1000块钱的利息,又让付2000块钱验证金,要验证一下有没有偿还能力。李先生心里产生了疑惑:怎么贷款没拿到,光让自己给对方打钱呢?可是1000块钱的利息已经打过去了,如果这是骗子,那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吗?李先生开始质疑对方,想要回钱却要先给他们钱。这可真是新鲜事,不过这时的李先生也没辙了。任你怎么质疑,这个所谓的贷款公司就是不摊牌,而是采取循循善诱的战术,企图不断从贷款人手里抠钱。
记者根据李先生的介绍,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名为“平安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网站,在简陋的网页上,“公司介绍”一栏有一个图标非常醒目,上面写着“无抵押贷款、当天放款”几个大字,而在推荐产品一栏,滚动着数十个市县地区的个人无抵押贷款的广告,看上去业务覆盖面还挺大,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小额贷款公司?记者拨通了网站上登记的手机号码,找到了所谓的“陈经理”,揭开了这个小额贷款公司的神秘面纱。
贷款人申请无抵押贷款需满足4个基本条件
在上当之后,李先生说出了他急于贷款的原因。李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他知道到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去办贷款相关条件比较高,感觉自己难以通过,所以情急之下,冲动地选择了去网上寻找能没有抵押又快速放款的贷款公司。那么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办理个人贷款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据了解,银行以及一些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一般都要由贷款人亲自到柜台办理,银行客户经理会对贷款人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最后还要通过审批等一系列手续,银行才会放款。
具体来说,贷款人到银行申请无抵押贷款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年龄在18-60岁之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具备按时足额还款的能力;3、无不良信用记录;4、满足银行其他要求。
达到了上述这些条件后,还须提交相关资料给银行,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居住证明(水电气缴费单、物业管理缴费单等)、收入证明,通过银行审批后才会放款。在这里也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无抵押贷款利率一般比抵押贷款利率高,所以借款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贷款期限,以免还款压力过大。
互联网金融是把双刃剑,做好自保减少风险
业务员和合同都还没见着,就让贷款人先将利息打过去,风险如此之大,为何贷款人李先生会轻易上当?幡然醒悟的李先生还能否追回自己付出的1000块钱?在如今打击金融诈骗力度不断加强的环境下,为何还有骗子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骗子贷款公司与正规贷款公司又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请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立栋,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郑传锴律师两位嘉宾共同就网络金融诈骗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像李先生经历的这样一个诈骗的案件,手段也不算是特别的复杂,你们认为,它能让人上当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如何去避免这样一种陷阱?
张立栋:最关键的核心就是抓住了借款人的急需要资金的着急心理,然后用比较简便的这种手续为诱饵,然后就给你承诺很快能拿到这个钱,所以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借款人着急的心理,然后让他丧失了理性判断的能力。
从法律上来讲,这样一个系列的过程,在法律上有漏洞吗?
郑传锴:应该说我同意立栋的观点,那么我来补充一下就是说确实我们的受害人的某种心理被利用了,不仅仅他急于用钱的心理被利用了,而我们通常老百姓都知道高利贷本身是违法的,它可能不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在这样一个违法交易的前提下,对整个交易的过程,它的合法性,包括风险防范,可能就疏于防范了。这样才被骗子钻了空子。我们讲这个过程确实是有法律漏洞的,而且确实是存在着违法性的这种风险的。但是总归我认为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还是我们最重要要保证的一个价值,至于说它的利益,这个利益是否能得到保护,最高院对于这一类高额的贷款是有相应司法解释的,那么他的本金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得到保证的,相应的利息如果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是无法得到支持的。
这样的案件当中,李先生的钱被要回来的概率大吗?
郑传锴:我只能说它相当于大额的电信诈骗也好,金融诈骗也好,它被追回的可能性应该说更高一些,我们之前也接触到过支付宝诈骗类的案件,它同样都有一个特点,它所诈骗的金额相对较低,这样的话犯罪分子为了相应的这种犯罪行为所愿意付出的成本也更低,它的手段相对来说可能更简单,所以说相对来说资金被追回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但是以我个人的了解,可能派出所在这一类案件的侦破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至少要大分局一级的侦查大队,才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侦破这类的案件。
什么叫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风险高还是无抵押贷款风险高?两者要我们消费者去选择的话哪一个对我们来说会更好一些?或者更适合特殊的情况?
张立栋:其实从风险的角度来说,无抵押贷款和有抵押贷款的风险其实是差不多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无抵押贷款也就是我所说的信用贷款,虽然它没有抵押,但是如果基于一个比较好的信用记录,以及借款人的这种收入的未来的收入的前景的分析的话,那么它的风险也可以控制的比较小,那么相反即便是有一些是有抵押的借款,但是如果说借款人出现了一些道德风险它把借来的钱用到了其他的地方,就是说它们之前承诺的用途没有去使用它去用于高风险投资的合,即便是有抵押其实它风险还是很高的,所以我想对于有抵押还是无抵押,主要还是根据借款人以及借款的机构,他对于风险的综合判断,和他个人不同的借款主体的分析不同来给予的。
像这样的无抵押贷款公司如果是多的话,这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一些问题呢?还是带来一些好处呢?
张立栋:小额贷款公司包括现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的人人贷,所谓的P2P等等这种贷款,其实它在解决这种银行,我们知道以往的银行它更多的解决一些大客户,大的资金量,那么对一些小额的这种短期的资金需求是起不了作用的,那么也就衍生出来了一种民间的借贷方式,这种方式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能起到一定的救急的作用,但是问题一旦出现了贷款的平台管理如果不严格的话,就很容易被诈骗团伙或者诈骗分子利用了,会造成一定的局部的金融的风险,所以我想这种贷款的形式其实是没有问题的,更多的问题是出现在监管层面上。
据百度负责人介绍,仅在2012年网络诈骗金额就高达300亿。这样看来,互联网金融是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金融风险?我能这么理解吗?
张立栋:是这样,任何一个新兴的事物互联网金融最近炒的都特别热,都知道它是很好的事物。那么有关的监管部门其实它对这块它其实也采取了一种比较宽容的心态,就是说更多是为了培育市场,我们知道培育市场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必要的监管的话,那么一定会出现问题的,比如说它的监管责任,现在的监管责任互联网金融就包括刚才讲的网上的借贷,现在只有银监会提示了一些风险,其实风险之后它并没有直接监管的措施出台,那么就会说会把责任切给工商部门,那么工商部门是有涉及到金融的往来的,它又会说把这个皮球给踢回去,现在在这块监管上确实存在着部门之间责任不够清晰的问题,另外就是说信用体系的建设现在也不完善,比如说这种无抵押的贷款,它是不需要有抵押物的,但是它要一个强有利的信用,个人信用的一个体系的参照,现在来看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好的个人信用体系的网络,所以也就造成了这种风险就泛滥了,所以我想这个可能是说从两个层面吧,监管到位和责任清晰。
这可能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监管层面可能法规上或者是政府的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可能都跟不上,第二个就是信用体系的建设该怎么办,那从法律层面来讲,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呢?
郑传锴:从风险防范的角度讲,我们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因为任何一件事情它的效率和财产安全都是一个两相悖的价值,我们在考虑这两个价值如何权衡的时候,那么可能政府从监管的角度会有一个价值选择,我们消费者最考虑的还是我们个人的财产安全、资金安全,那么与其求助于监管不如我们自身做好风险防范,如果我们能够在非常急切的情况下能够冷静下来,考虑一下我们这个事情风险我们的过程是否存在一些危及到财产安全的情况的话,那么做好自身的风险防范可能会对消费者更有意义。
从金融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您认为自保可能是更好的一种方式吗?
张立栋:是这样,自保和外部监管是一体两面,应该都具备的,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如果说你真的需要有短期的资金的话,很可能就去找这种P2P的贷款公司去借点钱,那么缓解急用,或者说你手头有余钱的话,需要有投资的渠道,这时候可能就是我想还是有一些需要有一些识别的技能,一方面就是说你需要选择一个更好的这种平台,就是说在这种新兴事物出现之后你一定要加强学习,事先要做功课,这种贷款公司它是不是真的有一定实力的,有实力的时候你才能向它借钱,或者把钱借给它,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从技术层面来说,其实很多的受骗上当都是有悖常识的,你通过一点点的常识就能够识别出来的陷阱,然后很多人就没有识别出来,比如说为什么简简单单就用你的身份证然后对方就能相信你呢?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线下的识别或者担保,或者你自己的信用记录交上去,然后对方就可能把钱借给你吗?所以我想这个用一个常识来衡量的话也能够从根源上解决一些所谓陷阱的问题。
不但要有理性的对待还要有对常识的了解,还有其他的意见可以分享吗?
张立栋:另外从比如说我们知道现代互联网金融中很多人是把这个钱用刚才讲的这个案子中更多的是把消费者因为借贷然后去借钱然后被骗了,那么还有很多例子是有些人把钱放出去然后被骗了,比如说很多我们看到刚才讲的,很多在街上发的小广告说承诺了很高的收益率,比如说20%以上的或者说甚至更高的,这明显就是说对于一个投资项目来说超过20%以上的这种收益这明显是有悖于常理的,那么对这样的一个平台一定就要引起特别高的警惕那么不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就投出去,我想在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都应该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