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十条”是及时雨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后,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再次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十项有力措施,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国十条”堪称及时雨。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纵观此次“国十条”,可谓多措并举,从宏观到微观,都形成了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整体性治理架构。十项措施瞄准靶心,对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改善银行业内部治理结构是有力的推动。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特定发展阶段下,各种经济、社会和金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来看,影响融资成本的因素很多,有金融和实体经济方面的原因,有金融机构自身管理体制的问题,也有监管政策的影响。因此,在治理“融资成本高”问题时,应通盘规划、多管齐下,方能起到预期效果。据了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秒通这类的金融信息垂直搜索平台,帮助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本次“国十条”颁布,将更大程度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紧张困局。
“国十条”有“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监管政策看,有“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从金融机构自身看,有“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从服务实体经济看,有“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和“要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这首次奠定了系统性治理的框架,居功至伟。
在中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寡头垄断格局下,被全国性银行集中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向大企业和政府平台等资本密集型项目,资金很少流向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导致经济体“心肌肥大”、毛细血管失血,微观经济细胞不活跃,客观上形成资本密集领域发展快、劳动密集领域发展慢,居民收入增长慢,国内需求不足。所以,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区间后,需要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供血,今年以来多次定向降准,旨在定向滴灌,畅通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在宏观稳定的同时,保持经济运行的微观活力。
从我省来看,近年来,通过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村镇银行,几年时间,小额贷款公司近600家,发放贷款过千亿。在城市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打通社会资金向个体和中小企业流动的渠道。这样无论宏观调控怎样变化,只要宏观稳定,微观组织不会坏死,资金能浸润到可以增加就业的领域,使得增长与就业、资本与劳动、投资与消费相匹配,就能走出投资强劲与消费低迷、资产膨胀与生产过剩的两难境地。
中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是社会稳定之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表现尤甚。长期以来,全社会的“重大轻小”、“嫌贫爱富”,加之所有制歧视,使得中小微企业在政策层面遭受诸多的不公平待遇,这已成为经济发展之痛。融资难融资贵只是诸多不公平待遇的冰山一角。
7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与10位小微企业主专题座谈,总理对在场的相关负责人说,要继续减少前置审批,让企业放开手脚,不能像赛场上的障碍栏一样,跨过一栏还有一栏。政府要把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国十条”体现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要取得综合效果,还要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相关部门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放开企业手脚,让企业不仅能走得动,还要行得远。真正按照总理要求的那样,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梗阻,下决心打掉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栏”,真正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避免截留改革红利,以公平效率原则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让千千万万愿意创业的人方便拿到“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