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一季报披露大潮中,信用卡贷款不良率状况不容乐观。
从多家银行对外释放的信号来看,信用卡资产质量在疫情走势乐观的情况下,最快要到三季度才有可能趋稳。
这是中国信用卡市场步入黄金时代之后,所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考。
高增长背后 资产质量堪忧
过去十年里,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卡量在2010-2014年间保持快速增长,一直到2015年罕见地出现负增长。
当发卡量与透支余额猛增的时候,分母快速变大,使得不良率的恶化容易被掩盖住。一旦增长势头放缓,资产质量问题随之暴露。
在2019年,一方面全行业新增发卡进一步降速,另一方面是交行、广发和浦发等多家银行主动或被动地压降透支余额,使得不良率较往年显着上升。
新增发卡放缓、信用风险上升,这也体现了信用卡市场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变。
多重风险加持 加速风险暴露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来袭,国内从1月下旬普遍进入封城、隔离的状态,一直到3月底才逐渐缓和。
在此期间,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破,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同时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几乎都停止了扩张步伐,催收环节亦遭受重创,这一切均导致了信用风险加速暴露。
信用卡业务首当其冲。透过部分银行在一季报和业绩发布会上所披露的信息,形势不容乐观。
招行在一季报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零售信贷资产质量影响较大。受共债风险和疫情叠加影响,信用卡早期风险上升,其他零售贷款风险也出现阶段性增加。一季度招行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66.29亿元,同比增加26.91亿元。
交行的情况类似,一季度该行信用卡不良额52亿元。且由于交行信用卡业务占比高于其他大行,所以对交行整体资产质量冲击相对比较大。
山雨欲来,信用冲击难言结束
尽管国内抗疫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疫情冲击波远未结束,全球经济遭受的重创并不亚于一次金融海啸。
这意味着,疫情的影响在一季度只是刚刚开始。一旦宏观经济与就业状况持续下行,银行业所面临的坏账风险将更加严峻。
在接下来几个季度里,疫情对信用卡资产质量的冲击,不仅不会减弱,还有可能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