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终于要落地了,据了解,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民企将试点首批5家民营银行。此外,银监会还公布了民营银行的四种差异化经营模式。那么,这四种模式有何异同、首批入围的民企在金融领域有哪些布局、未来民营银行发展空间有多大?
随着首批试点名单出炉,民营银行的四种差异化经营的业务模式浮出水面。
监管层是希望在现有银行的运营模式之外,能够创造出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的银行试点,正好利用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迫切愿望,给他们规定了总体的试点方案,先去走走看。
不过,这四种业务模式并非国内首创。连平表示,“小存小贷”的业务模式在国外很多,其零售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小企业和个人,“相对来说,‘小存小贷’的模式下,利差要稍微大一些,因为越是小的贷款,风险相对来说偏高,定价也就高一些。”
日前,银监会确定了民营银行的四种经营模式。分别是“小存小贷”模式(限定存贷款上限)、“大存小贷”模式(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贷”模式(只对法人不对个人)、特定区域模式(限定业务和区域范围)。
民营银行最初确定的就是差异化经营,这是民营银行的创新。刚开始不会一下子铺开,虽然是试点,运营和风险管理都有壁垒,所以刚开始按照‘有限’来做。
“比如阿里巴巴申请的‘小存小贷’模式,既结合了余额宝在吸揽小额资金上的优势,又考虑到阿里小贷在发放小额贷款方面积累的业务经验。”赵庆明表示,“小存小贷”模式,就是限定其业务范围,设定存款上限,只接受多少额度以下的单户存款,对单户贷款的规模也要进行限制。
腾讯与百业源上报的方案为“大存小贷”,即不设定存款上限,但有贷款上限。除互联网企业之外,天津的商汇投资、华北集团上报方案为“公存公贷”模式,即只做法人业务、公司业务。而上海的均瑶集团、复星集团,浙江温州的正泰集团、华峰集团联合发起的民营银行为在特定区域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