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高,一直是企业跨越发展的一道鸿沟。有些企业试图向多家银行寻找融资机会,但依然屡战屡败。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的硬件因素外,还归因于知己知彼的软件因素没有配套跟上。今日,为大家揭秘银行贷前调查的6大环节,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对号寻找身上是否存有让银行怀疑的风险点。
1、下户实地考察情况。
为了将所有潜在风险堵住,银行会掘地三尺,先从实地考察做起,派调查人员前往客户的办公场所、工地,乃至家里了解情况。考察过程中,“多聊多看多拍照”是调查人员的主基调,目的是为了将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装进风险排查的信息库里,为自己分析客户提供大量的信息和佐证。
调查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应付款账簿、明细账,企业拖欠他人的明细账、拖欠时间以及诸如此类的细节。与此同时,还可能与被拖欠企业联络,试图从“前辈”的口中打探到强有力的信息,以期了解借款人一贯的借款用途、信用道德及偿债能力。
2、对高管及法人做背景调查。
高管及企业法人的背景调查也是银行研究的课题,至少开立了以下三门课程:其一,历史课。银行会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入手,核查企业的登记记录、年检记录,了解企业的历史由来、出资人及出资额等情况;其二,核查课。到教育行政部门核查高管学历证明的真实性;其三,沟通课。沟通是一门学问,银行会向企业员工及往来客户等周边人,了解他们对企业主的感觉,包括人品、在企业任职以来的情况等方面。
3、寻找企业主身上的风险点。
丰富的放贷经验赋予了银行一套生意场上的识人宝典。性格上,太老实的不好做,太粗蛮的不能做,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可以做;年龄上,30岁以下、50岁以上的,风险难言可控;合伙方面,以他人名义借款的、两人以上合伙的、找人顶替或代签的,都属“危险”人物;经验上,行业新手、初次购买或尚无机械设备的,都存有风险隐患。
4、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
为了不被虚假财务报表的美丽容颜蒙蔽了双眼,误入贷前错判的歧途,通过税务局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及过往递交的会计报表,是银行“去伪存真”的必经之路。如此一来,便可对企业真实的营运状况了如指掌,并判断出企业向银行递交的财务报表是否有“整容之嫌”。
5、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调查。
在银行看来,“数”说真相永远比企业的豪言壮语更有力度,所以会通过各项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具体说来,一要看企业近两年各项指标增长率、增长幅度,尤其是市场占有率的变化能反映出企业竞争力的变化。二要查看企业近两年应收账款的数额、增减率、账龄,防止企业虚增销售额和利润额,也可以向其上游企业了解拖欠申请人款项的原因,从而侧面了解企业的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前景。三要通过财务费用、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单位产品毛利率、管理费用等指标来判断企业管理能力的变化。四要通过企业交纳电费、水费的变化情况来了解其生产量和开工率的变化情况,一般企业的生产量与能源消耗成正比,这样可以避免只听企业的一面之辞。
6、调查企业的资产及负债。
无论是企业的资产实力,还是盈利能力,归根结底,都关乎银行日后资金收回能否顺利。为了抵御坏账风险,调查时,银行会尽可能多地收集客户的资产资料,尤其是车辆、机械、生产设备等便于处置的资产,可谓是为资金安全上了一道新的枷锁,而这也恰恰成为有资产坐镇,企业易于通过贷款审批的主因。既然资产是加分项,为企业获贷增添助力,那么也不乏减分项,让银行对你的还款能力有了新的审视。银行会通过征信系统,发现企业是否有债务在身或有担保人头衔,从而结合企业的盈利状况,重新评估还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