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725亿元,同比增加36%。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达65.1万亿元,其中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8万亿元。至此,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不良贷款已连续12个季度增加。
预计今年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8277亿元,不良贷款率从9月底的1.16%升至1.23%。自2012年以来出现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趋势还会持续4至6个季度,不良贷款率或在2015年年中或年底触顶。到明年底随着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加剧,银行坏账可能达到人民币1.1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将升至1.52%。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能相对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不可忽视。《报告》预计,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左右。年初以来经济低位运行,产能过剩行业蔓延、房地产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问题日益严重,各种诱发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从不良资产的构成看,《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来源为房地产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煤炭等采掘业、地方融资平台等。“上个月央行下调基准利率将带动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和改善偿付能力,有利于短期内缓解银行坏账压力。”海通证券陈瑞明对导报记者表示,在房市低迷、行业信贷条件较严的情况下,高负债经营的房地产开发商信用风险仍会不断加大。资产管理公司也被称作坏账银行,其重要盈利来源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即以折让价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手中接管坏账,然后对这些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并从中获利。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报告中称,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国北部和东部的银行,非常愿意剥离其不良资产。“为了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今年中国同意五省市的地方政府设立资产管理公司。”陈瑞明表示,商业化时代的不良资产处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事实上,随着处置渠道日益增多、不良资产价格不合预期等原因,银行并不一定会大幅增加对市场的出售,资产管理公司与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将出现争抢博弈。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以自行处置为主,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或律所等中介机构处置为辅;《报告》受访者所在单位2014年处置不良贷款时更倾向于自行清收或向资产公司招标转让,处置动机主要是降低不良贷款率。《报告》认为,虽然当下资产管理公司同样面临“不良”盛宴,但本轮不良资产的发生与处置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与上世纪末的情况截然不同。“眼下不良贷款处置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不良资产市场一级批发商除了传统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外,获准成立的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将是新竞争者;不良资产处置凭借简单手段已难以取得收益,必须创新处置方式,更多地依靠投行手段;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是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资产不再随时间简单升值,实现处置收益的难度明显提高。”《报告》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