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一点,我非玩卡养卡人士,很佩服能管理好数十张信用卡从不逾期的人。
第一张信用卡是大学时期办的,当时招商银行在大学生市场大力推广Young卡,图个好玩就办了一张。下卡额度3000元,毕业后一年额度才上涨到5000元,用得并不多,到2017年才缓慢涨到5万的水平。之后先后办过民生信用卡、中信银行的i白金,以及今天要讲的汇丰银行旅行信用卡。
民生信用卡因为实在忍不住8000元的额度(5年没提过额度),所以去年底就销卡了。按目前这三张信用卡的使用频率排名的话,汇丰、招行、中信。
讲讲汇丰银行的旅行信用卡。
有了解过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汇丰银行首次在中国内地独立发行信用卡,所以卡片正面刻有Founding Menber字样。网上关于该卡的吐槽不少,我只讲几点亲身经历过的事。
1. 开卡需至网点并提供财力及居住相关证明
当时看到这点的时候其实已经懒得申请,相比下中信银行只要带张身份证和卡片到网点就可以激活了。
但神奇的是,我拿到卡片后通过「汇丰中国客户服务」的公号竟然直接激活了,连网点都不用去。到目前为止,用卡一年多了都没跟网点打过交道。后面看到不少贴子说网点激活的各种趣事,不清楚我是不是个例。
如果必须通过网点激活,那么汇丰银行没有网点的城市,是无法申请的。
2. 无法通过支付宝、微信还款
被迫在手机上装了个”云闪付“,就是为了每月给汇丰信用卡还款。不过后来通过建行或招行App跨行转账的方式也可以,只是时效性仍是云闪付最高,几乎是秒到的。
3. 今年才支持绑定微信支付
原来无法绑定微信支付也是个槽点,只不过今年1月已经支持绑定。在此之前,只能绑定支付宝,通过支付宝支付获双倍积分,现在微信同样享受到这项政策了。
4. 2000元年费真的好吗?
下卡首年是刚性2000元年费,次年起可用20万积分兑换。当时考虑到开卡礼物是一部最新版的Kindle Paperwhite,价值近千元且刚好计划买,额外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礼品和权益,感觉至少值回首年年费是没有任何问题。
个人网购较少,但考虑到不时会去香港购物,境外刷卡也是两倍积分,所以觉得20万积分一年的门槛应该不高。
事实上,不刻意把它当主力卡使用的话,一般人使用可能最终20万积分还是有点吃力的。我扣年费是在1月,去年12月查了下,发现才16万积分,还好碰上圣诞去香港喜提两部iPhone X和其他购物开支,最终超过21万积分,省下2000元年费。
5. 美元账单还款只能通过溢交款购汇还款
这点是我用卡一年多里认为最坑的地方!我的账单日是每月25日,还款日大概是次月15日。但美元账单需通过人民币账户溢缴款购汇,如遇节假日提前时间更长。但第一次还美元账单时,并没有任何提醒。我与平常一样提前一天通过云闪付还款,恰好碰上当天是周末,人民币账单是结清了,但由于美元账单没有购汇成功,且汇丰只在还款日前一天自动购汇,超过账单日就得打客服 电话人工操作。
我一直认为是已经完成了人民币/美元账单的还款,之后一直没有收到任何电话或短信提示说我的美元账单仍未还款,直到两周后客服才打电话给我,说我的美元账单(不足100美元,当期人民币账单金额约15000元)逾期未还,将影响我的信用。
因为这个问题,我连续打三次电话、每次超过30分钟投诉,要求保证我的征信报告上不能体现该笔逾期。最后,多番沟通下才顺利解决此问题。三个月后查询了下征信报告,确认无误才心安。
所以导致之后我在境外只要能刷银联路线,就绝对不刷Visa,因为美元账单的还款真的会一不小心就把你坑了。
6. 权益说改就改
各大银行信用卡前期大力推广信用卡,所以搞了不少羊毛给持卡人,后面觉得差不多可以收网了,于是单方面调整惹了不少卡主不满,比如某行刚性年费3600元的高端信用卡。
作为发卡仅一年多的外资行信用卡,一年后就马上调整权益显得吃相有点难看。
说说几点比较明显的调整:1. 高端酒店礼遇调整前是300元一晚,一年赠送4张券,调整后是300元抵用券,一年5张;2. 9元观影以前是每月消费满2000元即可马上兑换使用,调整后是每月满2888元,且达标后必须等次月才能用;3. 高端酒店自助餐权益之前是每月一次买一赠一,调整后是每月消费达2888元,次月才能领取。
目前唯一对我个人有点用处的,就是每周二、六的9元喝太平洋咖啡的权益,因为公司和家附近都有分店,之前也不时会去消费,基本每杯可以节省30元。但对不喝咖啡的卡主,这个权益基本等于不存在。
作为持卡人,尤其是第一批被贴上Founding Member创始会员标签的卡主,还是希望汇丰信用卡能走得更远的。但从目前的2000元年费、有限的权益、较弱的本土化运作等方面来看,汇丰银行需要做得功课还有很多。
这张卡我应该还会继续使用,比如偶尔刷杯9元的超大杯咖啡,但今年起应该不会作为主力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