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信用卡的消费者可能都知道“预授权”这一功能。信用卡预授权是一种类似押金的预付款方式。通俗地说,当消费者持信用卡订酒店、机票或租车时,银行会根据商户的请求,先冻结信用卡中的一部分资金,作为消费者在该商户消费的押金。消费结束后,持卡人签字确认,就可以和商户完成预授权结算,消费的钱款从银行划走。市民张女士却莫名其妙收到预授权。
接连产生两笔预授权
北京的张女士曾经持有一张浦发银行信用卡。2013年,一条莫名其妙的预授权通知短信,让张女士从此变成了麻烦不断的债务人。张女士说,她跟银行核实,发现是接连产生了两笔预授权,一共三千多元。之前她对这两笔预授权并不知情,收到预授权成功的短信通知后,她立即联系了浦发银行,说明预授权并非本人操作。浦发银行相关部门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验证和确认后,也否定了这笔预授权的有效性,并对这张信用卡实行了冻结。同时,张女士还报了警,得到了民警对于这笔账单与其无关这一情况的认可。但在信用卡实施冻结的24小时之后,浦发银行却告知张女士这两笔预授权的钱款已经划走。
钱款已划走 责任在谁
浦发银行认为,既然这张卡在最终实际产生了一笔欠款,而张女士又是这张卡的持有人,那么张女士就应该还清这笔钱。于是之后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张女士经常被浦发银行及其委外催收公司的讨债电话骚扰,甚至到了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
张女士认为我没签字没输入密码,通知我预授权成功了,你告诉我钱就这么没了,我就必须得还这个钱,这不就强盗吗?
卡宝宝建议:张女士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了银行,可以说已经尽到了作为持卡人的义务,那么银行就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查,明确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同时建议消费者在平时应当保管好个人信息,不随便想他人透露信息,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应当注意付款的环境,时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