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 6月2日正式宣布,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银联针锋相对,指出“银联、VISA”双标识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识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
银联在与VISA卡的争斗中略占上风。VISA封堵银联双币种信用卡银联清算通道,恰好从反面证明银联的咄咄逼人。目前,银联国际受理网络已经延伸至境外90个国家和地区,银联国际网络不仅可以受理单标识银联卡,也可以受理双标识银联卡,单标识银联卡目前已经在境内外广泛发行和使用。
拨开银联与VISA之争的迷雾,背后是清算渠道的垄断权之争。
银行卡以及随之而来的增值服务业务足以让所有金融机构垂涎。中国人在境外消费量大增,银行卡业务爆发式发展。双方初签双币卡“蜜月协议”,银联想利用VISA在境外的清算渠道,VISA看中了中国境内银行卡的广阔市场。但合作短短几年,银联卡取得爆发式增长,而VISA却一直未能在中国银行卡市场登堂入室,更别提利用境内的银行卡清算通道。
银联之所以能够比VISA和MASTERCARD便宜,主要是因为不用转换成美元,可以把所在国的货币按照当天汇价直接折算成人民币。因此,消费者在境外交易使用单标识银联卡,不仅可直接走银联网络,免收约占交易金额1%-2%的货币转换费,而且可以享受银联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而双币卡持卡人在境外消费用VISA和MASTERCARD进行结算,不仅要先将消费额转成美元,再用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进行结算,中间有双重汇率折算,同时要加收1%-2%的货币转换费。成本核算,便宜为上,持有双币卡的中国消费者当然选择银联的结算通道。
银联充分地利用了垄断清算渠道的优势,占据了中国的银行卡市场,因此也最大程度地享受了人民币消费增长所带来的财富红利。VISA等组织既不能在中国境内大肆发卡,又不能享受国人境外消费的服务收入,只好撕毁协议。
银联先下一城,但还没有彻底赢得胜利。银联国际受理网络还不能彻底脱离海外当地银行。VISA封堵银联的海外网络,银联自己发展的商户和走MASTERCARD渠道的商户并不受到影响。不过,目前VISA的网络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较大。如果MASTERCARD步VISA后尘,同样封锁银联,会给银联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双方在标准制订权上你来我往,面对封锁,如果银联以牙还牙,在中国境内发行的银行卡新标准不兼容VISA,双方将两败俱伤,画地为牢。
银联如果开放清算通道,会拱手让出收益,但不至于影响金融安全屏障,如果国际银行卡组织越来越依赖于中国的清算系统,对于中国金融安全未必是坏事。但国际银行卡组织可以倚仗强大的实力,占据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半壁江山,对于中国监控资金进出不利。因此,在市场培育初期进行本地银行卡培育并无不妥,关键是能否在内部培育公平的银行卡市场机制。
银联取胜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国银行卡消费者取胜。面对国内银行卡的垄断局面,各银行设置了各种隐蔽的银行卡消费成本,如信用卡年费,如借记卡的小额管费、跨行查询费等,在2006年引起轩然大波。
中国银联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机构,是一家公司实体,通过与银行合作开展银行卡服务。因此,银联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相比而言,VISA是由银行联盟打造的非赢利机构,为会员银行开发信用卡及旅行支票服务,不进行利润分配。让人担心的是,银联在站稳脚跟之后,会不会向消费者转嫁更多的费用,与银行一样收取零钞点取费等可笑的费用。谁在银行卡大战中让消费者当炮灰,谁就会首先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