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
1.信贷风险。银行业监管部门对于目前大学生信用卡资产状况评估后认为坏账“偏高”,部分发卡行的坏账比率接近两位数。如上海银监局2007年10月向各商业银行发出的风险提示指出,部分发卡行忽略对学生还款能力的审核,造成坏账偏高。
2.道德风险。银行对营销人员疏于管理,事实上纵容了个别营销或代销人员,“欺骗”大学生超能力、超规模办理信用卡。有的银行以“无担保”、“无须收入说明”等“优惠”条件吸引办卡人、盲目追求发卡数量,事实上是一种“引诱”。调查统计显示,31%的学生认为信用卡实际使用的资费和优惠政策与银行推广人员宣传的基本一致;22%的学生认为不一致,感觉受骗。
3.法律风险。发卡行向透支额度大、毕业前不能偿还债务学生的监护人追偿欠债,存在巨大法律风险。目前银行在大学生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征得监护人许可,监护人在银行发卡时并没有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因此银行向监护人追偿缺乏法律依据。
个人风险
1.“年费陷阱”。学生申领信用卡后没有实际使用形成“休眠卡”。“休眠卡”大量存在,既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带给学生年费负担。据调查,多数发卡机构在发卡第二年开始对没有信用卡注销、哪怕未激活的“休眠”信用卡收取信用卡年费。大学生信用卡首年免年费的承诺容易使持卡者误入年费陷阱。办卡第二年发卡银行开始对“休眠卡”扣除年费,形成透支额度,久不清理则形成“不良信用记录”。
2.不理性消费形成债务。大学生涉世尚浅,不易控制卡上消费,容易形成过度消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以及注重攀比和情绪化消费的情况是十分严重的。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平均月支出在800 左右,并大部来自父母。而信用卡的出现使学生脱离了家长的财政控制,消费无节制,刷卡透支成了消费常态。致使大学生消费更加趋于无节制,提前消费使大学生造成了大量的欠款。然而大学生属于三无人群:无固定工作、无收入、无稳定还款来源。高透支额度与大学生的低还款能力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透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