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在部署2021年的重点工作时,报告指出,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报告还指出,今年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这是最近三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领域着墨最多的一次。其中,“房住不炒”已是连续两年被提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任务,也比去年的3.9万个,提高了36%。
此外,报告的新亮点也颇受关注。比如,“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说法,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租赁住房有较大篇幅的提及,体现出这一领域的受重视程度;而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也成为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一:房住不炒
继2020年后,“房住不炒”再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出楼市调控的目标和底线并未发生变化。其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同时出现,使得这一目标进一步细化。
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2020年,中央和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频次高达489次,2021年1月至2月,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达到87次。其中,近几个月来的调控政策,明显以打压性为主,且大中城市的调控频次明显增多。
分析人士认为,2021年,房地产市场仍将受到政策高压,楼市调控将继续保持高频次。从住建部近期对部分热点城市的巡视来看,一旦市场过热,一些城市还可能遇到监管层的“定向指导”。
关键词二:大城市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提上台面,政府工作报告则延续了这一说法。分析人士认为,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出现,有一个重要背景,即2020年在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资金不可避免地外溢到房地产市场,大城市更是成为资金趋之若鹜的“高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一线城市房价的平均涨幅明显高出二、三线城市,成为领涨者。近期出台调控政策的城市,也以大中城市为主。
机构指出,大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方案。除了继续需求端进行限制外,未来也会通过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等手段,逐渐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三:租赁住房
在连续两年“缺席”政府工作报告后,租赁住房再度出现,并占用67个字的较大篇幅。这也体现出监管层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
自监管层于2014年首次提出“租售并举”以来,租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恶性竞争、监管缺位等原因,租赁市场乱象频发,近两年来,部分长租公寓运营商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蛋壳、自如等头部运营商也一度被曝出纠纷。房东、租客、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等多方权益受到损害,社会影响较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对租赁住房着墨较多,措施也较为细致。在增加供应方面,提出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强调,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去年部分长租机构出现资金链问题,并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后,租赁市场将迎来强监管时代,随着顶层设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制度化、常态化的管控措施将逐渐出台,且政策细致程度较强。比如,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受此影响,行业也有望逐渐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转而走向规范发展。
关键词四:新市民
“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样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这一说法的提出,被认为是紧扣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大势。
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促使大量的人员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其中,年轻人成为这一流动的主力军,也被称作是“新市民”。但近年来,大城市的房价已经达到较高的绝对水平,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开始凸显。
在继续维持房地产调控力度,平抑市场波动的同时。短期来看,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解决,主要依赖于租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的提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这部分住房的供应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关键词五: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也是近年来的热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老旧小区改造规模设定量化指标,为3.9万个。今年的任务则提高了36%,增加到5.3万个。
老旧小区改造的目的在于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对房地产业而言,这同样构成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方面,随着行业逐渐进入存量时代,存量市场迎来较大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资管能力提高,也给企业带来新的考验。
有机构统计,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庞大又涉及民生,将有5万亿的潜在市场。从经济的角度看,如何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开发理念,将决定这一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