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信用卡的起步与美国基本上同步,在1955年由大莱卡带入到法国,打开了法国,也是欧洲的信用卡市场。1961年美国运通卡进入法国,推动了法国信用卡的发展。英国也于60年代引入信用卡,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和美国一些银行达成协议,发行了跨美英的"巴克莱卡",从此开始了欧洲发行信用卡的历史。欧洲信用卡市场非常发达,但发展比较平稳,被万事达和visa一统江山,连德国这样一个经济强国连个统一的银行卡组织都没有。
1967年11月,由法国六家(巴黎银行、ccf、里昂信贷银行、兴业银行、nord信贷银行、工商信贷银行)共同组建了蓝卡集团,发行的国内卡名为蓝卡品牌,国际卡为visa品牌,第一年发行量达26.5万张,发展特约商户1700多家。1972年,蓝卡发卡行达71家,并成立了蓝卡协会;1973年,蓝卡协会与visa国际组织合作,使蓝卡能依托visa网络在全球使用。
法国里昂信贷银行成立于1863年,是法国三大全能银行之一。2003年,原东方汇理银行(créditagricoleindosuez)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créditlyonnais)合并而成。
1971年,没有加入蓝卡协会的法国农业银行和互贷银行等银行各自发行了提款卡,并于1977年加入mastercard国际组织,并选择欧陆卡作为国际卡,实现了提款卡的跨国支付。1983年,法国农业银行与互贷银行共同投资设立法国欧陆卡公司,并正式加入mastercard欧陆卡集团。从此形成了法国银行卡市场的两大阵营。
1984年,法国蓝卡协会和法国欧陆卡公司的200多家成员行本着利益共享的原则合作成立法国银行卡经济利益集团cartesbancaires,简称cb卡实现了法国银行卡的联网联合。同年12月,法国银行卡协会正式成立,法国银行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从此,法国银行发行的visa、mastercard、europay三个品牌的卡片可在全球各自的网络上使用。1984年cb牵头建立了法国银行卡跨行信息库(frenchinterbankinginformationsystem),能与银行处理中心(bankprocessingcenter)、国家处理中心(nationalprocessingcenter)、商户处理中心(merchantprocessingcenter)联网,建立了授权、清算、止付、黑名单等风险和交易控制系统,保障了法国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
法国对银行卡最大的贡献,就是它是全球最早发行智能ic卡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ic卡发行市场。早在1974年法国就开发出了智能ic卡,1982年正式开始运用。智能ic卡的使用,减少了欺诈损失,1998年法国全面推广智能卡后,欺诈率从1997年的2.7%降到当年的0.018%,使得法国产业界用7年时间就收回了全部ic卡投资改造费。法国拥有bull、schlumberger、sagem等一批著名的卡片和机具制造商,在全球安全认证、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欧洲另一个主要的信用卡市场是英国。国家地方银行在本国发行了"旅游卡",巴克莱银行和美国一些银行达成协议,发行了跨美英的"巴克莱卡",从此开始了英国发行信用卡的历史。
英国主要发卡银行,有巴克莱银行、劳埃德银行、汇丰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等银行。
巴克莱银行(barclaysbank),英国最大商业银行之一,1862年成立,总行设在伦敦,是位于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的英国第三大银行公司。
劳埃德银行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成立于1765年。成功收购了英国信托储蓄银行(tsb)之后,成为英国最大的五家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hbos和国民西敏寺银行)之一。
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hsbcbankplc)是英国的结算银行,以及汇丰集团在欧洲地区的总管理处,现时属于英国以及欧洲最大的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the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limited,简称hsbc和汇丰)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属于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以及在亚太地区的旗舰,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总部香港汇丰总行大厦。
另一个欧洲强国德国,经济发达而信用卡产业却并不领先,甚至几乎没有大的发展。德国于1978年才开始发行信用卡,到1996年前,政府甚至不允许信用卡的营销活动,这也与德国人比较厌恶负债的思想比较吻合
2005年底,欧洲发卡量共6.3亿张,但是发展并不平衡,德国、波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几国就占到了欧洲银行卡市场80%以上的份额。同时,欧洲国家的emv迁移非常成功,部分国家已经完成emv芯片卡的迁移,超过三分之一的银行卡、50%的atm、70%的pos终端支持emv。英国清算组织也在日前宣布,该国已经成功实现芯片卡迁移。
欧洲经济发达,但是除了智能ic卡对银行卡的贡献外,整体发展可以用“波澜不惊”来表现,也算非常恰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