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包里的信用卡正面有没有芯片?不管有没有,下次换的新卡一定会有,因为据央行规定,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各银行将不再新发行磁条卡。淘汰磁条卡、全面使用芯片卡是全球金融机构的一件大事,理论上将让卡片支付变得更便捷、安全。在整体换代完成前,咱来聊聊 IC 卡的一些黑历史(当然这也不完全赖卡)。
5 个大盗,7000 笔交易,40 张傀儡信用卡
据报道,几个不法分子在法国盗刷了 60 万欧元,嫌犯于 2011 – 2012 年先后落网,他们在信用卡上做的手脚旋即水落石出。他们用来盗刷的信用卡不但塑料外观几可乱真,特殊处理后的芯片还会把随意输入的密码认做正确密码。失去了主观意识的“傀儡信用卡”就是他们的核心科技。
一直以来,芯片+密码两步认证体系存在一些理论上的薄弱环节——读卡器与芯片的信息交换。当买家插卡输密码的时候,读卡器会与芯片确认所输密码的正确性。聪明的小偷发现,只要拦截住这个请求,再代替原芯片回答读卡器不就行了?
他们还真做到了。动过手脚的芯片同样可以收到读卡器的“确认”请求,此时它会自动回复“正确”,无论输入的是什么数字。给这个流程打个比方: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你小声说出了正确答案,结果坐第一排的二傻子站起来大声吼出了错误答案——老师被他唬住了,也觉得对!
法国犯罪分子共盗取了 40 张信用卡,制作出 40 张傀儡卡,共进行了超过 7000 笔刷卡交易,购买了大量的彩票和香烟。
其实早在 2010 年,剑桥大学的安全研究院也露过这么一手。学者们在原芯片背后贴了个芯片,垂帘听政截取读卡器请求,在盗刷时还要配合笔记本上的攻击软件使用。
由于卡片还要用作呈堂证供,鉴证组还不能对卡片进行破坏性拆解,只能在 X 光下粗粗窥见卡片的内部结构,证实了傀儡芯片的存在。鉴证人员随后反向破解了卡片在被读取时的计算活动,发现傀儡芯片的工作原理与剑桥大学的实验原理完全一致,只不过傀儡信用卡比当年的实验版本要精致得多——只比真信用卡厚那么一丁点。
鉴证人员称:“(因为厚度略大于正常信用卡)把仿制卡塞进读卡器有点困难,但还不至于让人起疑心。”
深卡网点评:
尽管仍在存在很大风险,芯片卡的普及也仍然是势不可挡,因为相比于磁条卡,它的性能的确提升很多。正所谓新卡自有新人盗,把卡揣好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