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女性能顶半边天,女性的金融健康程度又是如何?
3月4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国女性金融健康正在加速发展》(下称“《报告》”),根据《报告》的调查研究显示,从平均值来看,相比较于男性,女性的综合金融健康分值更高,表示其整体金融健康状况更加乐观。具体而言,女性在日常收支管理和财务韧性方面好于男性;而男性在投资未来和金融能力方面略微优于女性。
当天另一家机构公布的中国女性财务投资最新调研结果与《报告》的诸多结论不谋而合。根据富达国际首份全球女性投资理财调研显示,在调研覆盖的所有市场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存款的地区,并有73%的中国女性表示她们正在积极进行财务规划和投资决策。但与男性相比,疫情对于女性在财务上的负面影响更大,投资知识和信心的不足是阻碍她们实现长期财富积累的主要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通过样本统计和调研所得出的一些结论,颠覆了一些传统观念和舆论报道。例如,传统观点认为,男性更加敢于冒险,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女性普遍更加感性,大多只以现金方式进行稳健投资,但从调研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购买基金、股票等中、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比例并不明显少于男性。再如,近年来舆论一度表现出对年轻人“过度消费”、“以贷养贷”的担忧,但在此次调研中,并未观察到严重的过度借贷现象。此外,越来越多的女性对于消费更加“精明”,受访者中约 59.3%的群体为25-35岁的年轻群体年轻人对于消费有着越来越理性的认识,消费行为从原来受品牌广告的影响转变为自身需求、商品品质、服务体验等,为商品本身买单而不是为溢价买单。
女性普遍善于“未雨绸缪”
调查分析女性群体的日常收支管理水平,《报告》发现,已婚女性在“财务计划”和“是否有足够的钱应对每一天的基本需求”方面的金融健康得分均高于未婚女性;而已婚女性则相对面临更大的债务压力。
通过访谈课题组了解到,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在婚后更多的负责家庭的收支,日积月累的经验使其在财务规划和满足日常基本需求上表现得越来越好,但是婚后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财务支出压力,如子女教育、购车购房、父母养老等,从而增加了其负债压力。年龄在 30-34 岁之间的女性面临着最大的负债压力,而在财务规划和满足日常基本需求上则是年龄越大,表现得越好。
同时,样本数据显示,学历水平越高,其日常收支管理水平越高。学历水平影响最大的是在应对每一天的基本需求上,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水平明显比大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人更够更好的满足每天的支出的基本需求,这可能与其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有关。
此外, 调查发现,女性普遍善于“未雨绸缪”,且已婚女性整体的财务韧性好于未婚女性,主要体现在更高的应急储蓄和应急借贷能力,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已婚女性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多的信用积累和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支持。而受访已婚女性在存钱应对紧急资金需求方面表现略差于未婚女性,这可能与其更多的家庭支出有关,如子女教育、购买房车等
三大原因致年轻女性消费“降级”
不同于近年来舆论关于年轻人“过度负债”、“以贷养贷”或“拜金消费”的讨论和批判,《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上述问题可能并非大众想的那么严重。
“过去没能通过定期存钱、节俭生活来提高自己的金融保障水平。”成为 41%的受访女性最后悔的事情之一。这部分受访者中约 59.3%的群体为25-35岁的年轻群体年轻人对于消费有着越来越理性的认识,消费降级现象突出。
“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的对立,而是延伸,是消费升级之后回归理性和成熟,消费行为从原来受品牌广告的影响转变为自身需求、商品品质、服务体验等,为商品本身买单而不是为溢价买单。”《报告》称。
不过,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硕也表示,访谈中发现,上述年期群体的消费降级除了有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外,也受收入影响。疫情发生后,部分人群遭遇收入减少或收入中断,对消费也产生一定影响。总体看,造成部分受访女性消费降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随着年龄增长,不少女性能够更加理性看待商家的广告宣传;
二是女性对风险的认知越来越高,相应的,对现金储备的观念更强;
三是随着消费观念更加理性,不少女性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学习、投资上,而非更关注消费。
除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外,访谈中的大部分年轻人还都提到了“兼职”和“多元收入”的重要性。类似的这些年轻人不再选择传统意义上的加班或是出卖体力赚钱,而是把自己的爱好、热情和特长,变成长期坚持的小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理性消费的同时也是理性负债,而非“过度负债”。近些年,被“过度借贷毁掉的年轻人”话题不断冲上热搜,舆论一度表现出对年轻人“过度消费”、“以贷养贷”的担忧。然而,在《报告》的调研中,尽管样本更集中于年轻女性,但是并未观察到严重的过度借贷现象。
《报告》称,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贷款”的警惕和精打细算。例如,有女性告诉我们,近期准备买车,虽然有全款支付的能力,但是依然打算分期购买,因为贷款买车会有一些好处,比如手续费减免等,而且分期付款省下的现金能用来做些投资,买点收益稳定的基金债券,整体来看比全款买车划算很多;也有女性告诉我们虽然平时是用花呗,但是几乎不会分期还款,每月按时还款,不用支付任何手续分。
“由此可见,我们样本中的中青年女性大多对借贷有相对清晰的认识,既不过度借贷也不排斥借贷,能够更加精明的使用借贷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学历相对较高(本科及以上)的中青年女性的金融行为。”《报告》称。
不同年限投资经验的女性对投资收益预期分化巨大
对于投资偏好的变化也与传统观念不同。传统观点认为,男性更加理性,更加敢于冒险,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女性普遍更加感性,对于数字不敏感,大多只以现金方式进行稳健投资,而很少涉及股票或基金。
然而,在《报告》的样本中,94%的女性购买了基金产品,57%的女性购买了股票产品,与男性相比并无明显差别。从调研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购买基金、股票等中、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比例并不明显少于男性。同时,当问到最希望参加的金融知识培训的内容时,选择“股票基金投资”的受访女性也略微多于男性。
“由此可见,女性投资保守只是表层的性别成见,实际上女性在理财领域存在着更多的未被理解的、未获得满足的需求。随着当代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参与度上不断达到新高,传统的观念已不再适用。”《报告》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对理财投资收益的预期分化也较为明显。长投学堂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朱燕青对记者表示,问卷及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受访女性受周围亲朋好友影响,在近两年开始购买基金。不同经验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着巨大差异。
“近2年开始投资的受访者通常期待年化收益达到20%-30%;而10年以上投资经验的受访者则认为年化收益率8%已经非常不错。”朱燕青称。
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巨大分化也是金融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反映。《报告》表示,尽管投资理财能够为女性带来增加收入的机会,但是大多数女性没能很好的利用投资理财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通过线上访谈课题组了解到,“不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缺乏自信心”是导致女性没能进行合理投资理财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