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POS收单市场是一块巨大的“奶酪”,而各方在分享“奶酪”的同时,更需考虑如何保证其能有序、健康成长。除了监管部门之外,包括发卡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在内的各参与方需要共同努力,完善相关交易机制和流程。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呼吁尽快修改信用卡预授权规则。
随着虚拟消费银行卡活动日益增多,信用卡非法套现已经从此前的操作隐秘被堂而皇之地搬上台面,套现工具也不再是局限于POS机等基础刷卡工具,普通人亦可以在电商等渠道轻而易举地进行信用卡套现。近日,记者发现一些投机客利用银行卡在线支付活动漏洞套利,月收入竟高达上万元。
实际上,从线上到线下,信用卡套现和反套现的“战争”从未停歇。银行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账户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未来在征信检查费用降低的情况下,银行主动开展征信检查的频率会适当增加。
低买高卖赚差价
近日,一则中国银行的活动告示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2016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期间,客户在银联在线商户,使用银联在线支付刷卡消费,单笔交易满100元立减30元,单笔优惠不可累积,每天限定4000名次,每人每月最多享受3次优惠。先到先得,送完为止”。可以享受该活动的卡种大概有6种,均为借记卡。
有投资客就利用这种银行活动进行套利。一名投机客称:“利用一些容易流通的购买物,如礼品卡,进行套利的收益非常可观。”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联在线支付7折,相当于100块钱白送30元,而一般的京东E卡100元的面值,在私下转手中大概回收价在9.7折至9.8折,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享受到银行的优惠,一笔支付就可以套现赚得27元,而如果手中卡较多,这其中的收益就会非常可观。
另外,申办特定借记卡仅需要5元工本费,如果是首张卡,可以申请免除年费。一位专职的投机客表示,只需要在每晚12点守在电脑前,在京东正常购买E卡,银行页面会自动减掉30元,付款成功后,拿到实体卡再进行套现即可。而一张卡一月只能享受3次的优惠也可以破解,秘诀就在于更改手机号。银行卡默认的是手机号一月限制使用3次,只需要在银行柜台办理手机号变更,就可以实现一张卡多次购买E卡套现。而在购买E卡的过程中,也要手快,大约1分钟时间,4000个名额就会被用完。
银行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账户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此前,对于客户信息,银行每年会通过央行进行征信检查一次,如果看到客户在多家银行开信用卡,且负债较多,就会主动降低客户的授信额度,而未来在征信检查费用降低的情况下,银行主动开展征信检查的频率会适当增加。”
警惕套现风险
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合法手续(ATM或柜台)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无论是对持卡人还是银行来说,信用卡套现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不真实的交易为基础进行套利的现象如果普遍蔓延开来,银行不能及时收款的数额将会增多,银行本身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会被削弱,银行本身的安全性会受到威胁,进而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不利的影响。”
央行最新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信用卡不良信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84.33亿元,环比增长13.9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2%,占比较第二季度末增长0.11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研究员游春告诉记者:“信用卡本身设计的用途是消费而不是套现。对持卡人来说,利用信用卡套现很容易陷入信用卡债务的黑洞。对银行来说,一旦资金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就容易造成信用违约,演变成银行的坏账。而且这种行为本身也是破坏市场的金融监管秩序和市场经营的行为。”
据了解,除了以上讲到的信用卡套现方式外,信用卡投机客利用免息期进行套现理财的方式还有很多。投机者大多用自己的POS机进行资金的套现,投资标的多为短期P2P理财或者京东小金库一类流动性较高的产品。以一人持有10张信用卡、一张2万元额度进行计算,20万元的理财资金收益也能有千余元。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套现资金被用于投资股市,这显然加大了资金风险。
“对一些利用免息期进行套现理财的持卡人来说,信用卡套现的风险尤为显著。”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记者说,“利用信用卡套现理财有期限不匹配的风险。套现的钱是短期要求偿还的债务,是用来暂时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假如进行一些高风险投资,如今天买明天卖的短期股票市场投资,运气不好就容易被套牢,造成回流资金链断裂。
孙立坚进一步指出:“利用信用卡套现理财隐含风险不匹配的问题。对于个人来讲,用于消费的钱被用于高风险的投资会带来资源错配的问题。但从整个宏观的角度来说,信用卡套现投资会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负面影响非常大。首先,银行放出的消费信贷的数据有严重的水分,挂羊头卖狗肉,消费的信贷被用来做理财的投资。本以为消费信贷反映出的是消费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没想到钱被用来做金融投资。此外,国家宏观货币的总量认为不会造成太大的金融资产泡沫的问题,但没想到它低估金融市场而高估了实体经济的消费能力,这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带来巨大的麻烦。”
不过,奚君羊和游春都认为,从宏观层面来说,由于信用卡的的透支额度是有一定限制,虽然套现的方式使得银行的信贷能够增加,但和整个宏观经济的总量相比,数量还是相对较小,信用卡套现的影响属于局部性的影响,还不至于造成对整个宏观性的影响。
“堵”、“疏”并用
此前,五大行曾联合发文,表示认真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要求,进一步加强客户信息安全保护,严格开户过程个人客户的身份审核,避免客户账户信息泄露,不断加强支付领域的创新和风险控制。
而银监会也曾颁布《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虽然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不许信用卡套现,但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快速获利的诱惑下,利用信用卡套现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这其中,判定困难是阻碍禁止信用卡套现监管的一大拦路石。
目前,银行对于信用卡套现都有自己的侦察系统,例如客户在信用卡大额还款后又立马将钱刷出,如果连续几个月都有这样的行为,系统就会判定为危险账户,而进行降低授信额度的处理。
平安银行上海分行有关负责人说:“对套现和刷机行为,银行对可疑交易会进行甄别,确定套现的,会立刻采取措施。”
“目前,银行针对信用卡套现的措施还远远不够,可以从三个环节防治利用信用卡非法套现的情况。”奚君羊表示,首先,在发卡环节对申请人的申请状况要有严格的核实。要了解申请人是否在多家银行开通了信用卡,卡上是否有足额的透支交易。其次,银行对特约商户也要有一个资格的把握。因为有些信用卡套现是通过商家来完成的,因此,对于大额的、持续的、常规性发生的这种交易活动,要核实是否为真实消费。若存在这种为持卡人套现提供便利的现象,就要取消商户的合作资格。最后才是对于存在套现嫌疑的持卡人降低授信额度。
游春认为,要解决信用卡套现投资的问题,仅仅靠央行的征信系统是远远不够的。银行还应对社会开放征信行业,使信息来源多渠道化。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统更多的是显示历史消费信息,而互联网的征信信息可以全方位地描述一个人的行为信息,形成一个人的综合消费形象,让银行可以进行快速的判断。
“要想减少信用卡套现投资,须做到‘堵’、‘疏’并用。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与时俱进。银行开展的业务一定要真正做到了解客户,不仅仅要关心客户手里有没有钱,更要关心客户拿了钱去做什么。同时,国家要给银行打开渠道,如给企业减税,对企业的发展降低行政壁垒,能够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自己的业绩收入,这样银行才会把钱借给有能力的企业。”孙立坚认为:“堵,要堵住靠金融来赚钱的高风险业务,另一方面要疏,要疏导实体经济,能够靠实体经济的舞台来赚钱,创造更好的商业机会,降低商业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