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这样一个帖子:都在说房价高,买不起,等降价再买,实际却是总有人争相买房,稍微有点钱的,买了一套就想买第二套,到底都是什么人在买房呢?
卡宝宝说房君通过部分网友分享的经历和见解,发现从经济能力上讲,市场上买房的大致分这么几类人:
1、经济能力强的土豪
这第一种,不是工厂老板,就是企业高管,或者是拿着安置补偿金的人,资金雄厚,买房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为了住,还有理财投资。
网友A说,自己刚毕业那会,觉得房价太贵了,谁能买得起,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才是单位里最穷的人。
公司里有两套房子的人不在少数,有的还在郊区买了别墅,就连跟他一起入职的应届生,一个月工资才5000块钱,靠着家里旧房的补偿款,不仅买了房,还买了价值百万的车,人家毕业后住在高档公寓里,自己挤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合租房里,房租涨100块都觉得肉疼。
小A认为,之前之所以会觉得房价高买不起,是因为周围的人多为跟他一样的工薪阶层,仅凭工资收入买房自然是压力山大,换了工作换了圈子,新圈子里的人除了工资,还有诸如股票、投资等额外收入,资金更加充足,这些人买房的投资属性大于居住属性,对于普通白领才说,简直就是实力碾压。
不是大家都买不起,而是你没遇到对的人。
2、家里一起出钱,帮忙还房贷的人
第二类人,经济能力一般,但是出于“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总觉得买了房才算有自己的家。
网友B说,四五年前的时候,当自己还在图书馆为微积分发愁,已参加工作的男友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在各种场合说起了买房这个词。
小B所在的城市楼市,在几年前的时候还比较平淡,当地人掌握着比肩一线的人均储蓄,在经济发展低于其他省会城市的情况下,收入相比房价并没显现出多少优势,当地人买房的热情并不高,可也免不了有住刚性需求。
毕业后,两人开始商议结婚事宜,男方家里拿出了多年积蓄要支持儿子买房,小B家见状,拿出了本属于她的嫁妆钱,两家人一起买房,产权证上写了两人的名字,小B母亲私下跟她说,光靠咱家那点钱买不了太好的房子,这样不仅压力能小些,还能留下个共同财产,万一有个什么情况,还能有个补偿。
小B对此倒是无感,买房后,父母还帮忙还了一段时间贷款,伴随着收入的上涨,首套房的贷款压力逐渐减小,她才渐渐发现,靠两家、几代人积蓄共同买房的家庭不在少数。
这类就是所谓的“早期N个钱包”家庭,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买房形式,换做是现在的话,恐怕即便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还房贷,几年内都未必能缓过来呢。
不过,对于小B来说,他们自认是庆幸的,再晚几年不一定什么样了呢。
3、卖掉旧房换房的人
已经有一套房,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加或者孩子就学等原因,需要卖掉第一套房换成第二套。这类人,经济能力可能不如第一种,但多少也比第二类强点,毕竟靠第一套房套现基本能抵消部分首付,压力相对小一些。
网友小C说,虽然觉得房价挺贵,但是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一家人决定卖掉房子,换成学区房。只是以现在的经济情况,只能买面积比现在房子小的学区房,月供8千,交房后把学区房租了出去,一家人租了一套更大的房子住,学区房房租和公积金抵消了一些月供和租房金额,压力尚在可承受范围内。
这要在以前,小C坚决不会租房住,可现实摆在那,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4、胆子大借钱负债买房的人
最后这一类,纯属于“打肿脸充胖子”,自己本身没那么多钱,看着周围人买房,自己也眼热,不惜透支借钱买房。
网友D说,周围很多同事都买房了,还增值了,自己也有了点闲钱,他总觉得钱拿在手里不值钱,还是买房子保值,手握不到10万块钱,跟各路亲戚朋友借了个遍,还透支信用卡、借网贷,一半多的首付都是借的,欠了一屁股债。
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自己也没房子,也是刚需啊,都是房价太高才逼得他这样的。
这答案乍一听,似乎也没毛病,因为早期确实有一批买房的人也是靠着这种“赌一把”的心态,利用高杠杆从一套房变成多套房。只是,在现在的背景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闭着眼买房都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豪赌”玩不好,就有可能陷入债坑。
无论是哪一种人,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和需求,有时候嘴上说买不起的人未必真买不起,而是价位没有达到预期,房价真降了,可能又要犹豫了,房价涨了,没准也不觉得钱不够了,怀着一种能买到就是赚到的心态,就算借钱也要抓紧抢入,就是这样表里不一。
有的是迫于现实需求和房价上涨的压力,再贵咬牙也要买,至少,短期内大家对于房价上涨的预期很难轻易改变,尤其是大城市、地段好、户型好的房子不缺买房人,在你为筹备首付金发愁的同时,有人都不带犹豫地全款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