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关于“基金公司赚钱,投资者不赚钱”的话题,引起了市场热议。
所以近日有不少基金公司纷纷开始筹备发行收取浮动管理费的基金产品,希望用这种方式和投资者捆绑得更加紧密。
所谓浮动管理费是指基金按照业绩表现对持有人进行分档收费。
举例来说,假设基金收益率的比较基准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那么就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如果过去一年基金的收益率好于比较基准,那么该基金在下一年就收取A%的管理费。
第二,如果过去一年基金的收益率和比较基准一样,那么该基金在下一年就收取B%的管理费。
第三,如果过去一年基金的收益率低于比较基准,那么该基金在下一年就收取C%的管理费。
通常A%大于B%,B%又大于C%,并且许多基金遇到第三种情况是不收取管理费的。
其实基金公司采用收取浮动管理费的形式,是在向基民表达同甘共苦的决心。对此基民们是否会认可呢?
(以下网友的精彩评论来自基金投资App的讨论社区)
网友A:好
小编意见:网友A的话语言简意赅,看来是支持浮动管理费模式的。不过你知道当前有44只基金产品采用了浮动管理费模式吗?
网友B:应该跑赢业绩才收费
小编意见:网友B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他要求基金表现一定要好于比较基准才能够收费,小编以为这种要求有利有弊,我们在下文再详细说说。
网友C:基金管理方与投资人应风险共担,好举措,赞
小编意见:网友C的想法和网友A差不多,应该也是说出了大多数基民的心声,毕竟投资亏钱还要被收管理费,任谁都忍不了。
虽然本文只摘抄了一部分网友的评论,但总的来说,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认为基金应该多赚才能多收管理费,少赚应该少收,不赚不能收,这样基金经理也更有动力去努力投资,帮基民谋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来盘一盘当前市场上所有采用了浮动管理费模式的基金吧。
基金类型: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
根据统计,当前市场上共有44只基金(未合并A/C份额)采用了浮动管理费模式,其中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数量最多,都是14只,占比32%。而股票型基金仅有1只,占比2%。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混合型基金的比较基准是一年或三年期定存,或者干脆就用年化收益5%当作比较基准。这样的激励效果真的会好吗?
基金收益:历史数据证明激励效果很一般
至于投资者最关注的基金收益方面,在44只浮动管理费基金中,仅6只基金排进了同类基金收益前20%,反而排名同类基金收益倒数20%的有12只。
可见,虽说基金公司通过浮动管理费表达了要与基民共进退的想法,但是如何收费其实并不会影响投资结果。
对投资者来说,可千万别把收费形式当作挑选基金的主要参考指标,应更多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水平,基金的中长期历史业绩和基金规模等要素。
当然了,肯定又有“ETC”精神的基民认为,上述的统计都是事后诸葛亮。
内心OS可能想:在挑选基金的时候,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买的基金一定赚钱,如果有个浮动管理费可供选择,起码亏钱的时候少亏个手续费,同时基金经理为了多收费也会更努力。
对此,小编劝大家还是不要太天真了。主要原因是:
浮动管理费的确能够激励基金经理,但问题是可能会太过“刺激”!
简单来说,如果假设最坏的情况,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为了提高管理费率,为了提高收入,在浮动管理费的限制下最有可能采取的就是以下两种操作:
第一,把基金的比较基准定得很低,这样一来基金轻轻松松就能超过比较基准,那么顺势提高管理费率岂不是名正言顺?当然了,对于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基民来说,只要事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就能规避这种陷阱。
第二,如果当基金业绩与比较基准表现得差不多时,无良基金经理就有可能太过激进地去博取高收益,这样反而会增加持有人的投资风险。
因此,对于基金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来说,一方面要寄希望于监管机构严加监管,另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最好不要太过迷信该机制,不妨再多观察一段时间。
不过话又说回来,基金业绩真能好的话,基金规模增加带来的激励难道不比浮动管理费来的大吗?
(绝对值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