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5月8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2011年,我国新发信用卡5500万张,累计发卡2.85亿张,同比增长24.3%。这意味着,截至2011年末,全国平均每5人就有1人拥有1张信用卡。据了解,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拥有量则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3张、1.05张。
中国信用卡产业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人们对中国的信用卡营销策略、风险管理、竞争格局以及配套法制建设等的关注。
信用卡处于稳定发展时期
从《蓝皮书》提供的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速度出现回落态势,同时,其他核心指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以中信银行2011年报显示,中信银行去年信用卡发卡量为1407万张,信用卡交易量达到1664亿元,同比增长66%,实际上,不仅是中信银行,包括五大行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在内的上市股份制银行,均在信用卡业务上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信用卡给银行业带来的收入增长也非常快速。数据显示,建设银行2011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达149.1亿元,增幅为20.79%,其中信用卡收入增长接近30%。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虽然并未公布信用卡手续费收入,但其银行卡业务增速也颇为迅猛,如工行银行卡去年业务收入172.68亿元,增长26.2%,农业银行则达到108.28亿元,较上年增长68%。
中小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2011年信用卡收入达43.59亿元,比上年增加6.49亿元,增长17.49%。中信银行则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增幅48%。兴业银行则累计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11.49%;实现账面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33.82%。
然而,在各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增幅回落的情况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却大幅增加,成为信用卡业务增长背后的隐忧。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信用卡呆坏账率继续降低至1.4%,较2010年末回落0.3个百分点。但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呆坏账)总额却大幅上升。截至2011年末,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110亿元,延滞账户透支余额24.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5%和50.8%。
业务量猛增背后隐忧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从数据上看信用卡业务风险可控,但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消费增速和居民收入高增长的回落依然可能加大信用卡业务风险。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高发期往往集中在市场过度开发的阶段,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发卡机构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降低风险控制标准,由此引发大规模的连锁反应,造成风险膨胀。
在我国,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发,竞争的加剧,信用卡发卡量和透支额成倍增长,持卡人队伍的扩大会使银行的信用卡客户群向中、低端发展,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也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凸现。正是因为随着市场的饱和及竞争的激烈化,发卡银行开始更多地接受更高信用风险的客户,同时在经营理念上,更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风险最小化,所以风险防范仍需高度关注。
建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赵宇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用卡授信过度,是当前信用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信用卡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个人消费贷款,客户的收入水平、还款能力就成了发卡银行审批发卡、给予信用额度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旦降低对客户的“入门门槛”,向那些“自控力不强”,经济实力较弱的“次级”客户发卡,形成“次级风险”,终将招致银行的损失。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信用卡业务量猛增单纯由刷卡消费带来的信用卡贷款量增幅应不会如此之大,或许有其他因素。比如,某些银行较大力度地改变了信用卡业务结构,个别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利用信用卡作为中介)计入了信用卡贷款。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持卡人就业不稳定,收入会有较大波动,“一旦失业,尤其是持超前消费观念的年轻人,就容易还不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