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20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很快,基金产品越来越丰富,基金规模明显扩大。但是,公募基金占股票流通市值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状?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公募基金能否通过专业性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呢?日前,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熊军撰文表示,公募基金要取信于投资者,必须要明示投资规则并严格遵守。而未能得到投资者的广泛信任,可能是公募基金近些年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未能得到投资者广泛信任
在过去的五年里,银行理财发展迅速。目前,银行理财规模高达29万亿元以上。而公募基金发展了20年,最新规模不足14万亿元。而且,大部分还是货币基金。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熊军认为,未能得到投资者的广泛信任,可能是公募基金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熊军说,建立信任有三个渠道,一是对有合法性公权力的信任,比如对政府的信任。二是对专业知识,专家系统的信任,例如我们对医生、会计师、老师的信任。三是对规则、制度的信任,例如对产权法、商业法、合同契约的信任。公募基金获得信任主要通过后两个渠道。
个人投资者只看业绩
公募基金是专业投资机构,能否通过展现公募基金在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过程、投研系统、风控系统等领域的专业性来获得社会信任呢?熊军的看法是,对于机构投资者可以这样做。事实上,机构投资者在遴选投资管理人时,也正是着重考虑上述几个方面。
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者很难用上述方法来获得信任,因为个人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从上述几个维度来评价公募基金的专业性。个人投资者唯一关心的是业绩,认为历史业绩既稳定又高就是专业能力强的表现,否则就不能认为是专业能力强。
明示投资规则并严格遵守
就整个基金行业而言,试图以长期稳定较高的投资业绩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难度非常大,很难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当然,这并不排除有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具有超强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股票市场上涨时他高仓位股票,股票市场下跌时他空仓股票或者是持有的是不下跌的股票,由此实现了既稳定又高的长期投资业绩,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熊军认为,基金行业要获得个人投资者的信任,普遍意义上的做法应该是向投资者明示基金投资规则并严格遵守。而这个规则指的是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组合投资基准、资产配置基准等内容。向投资者明示基金投资规则,就是让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投资管理过程有所预期。严格遵守投资规则,就是让投资者相信公募基金会做什么,会怎样做。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王洁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