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建设银行携手前海开源基金FOF合作创新发布会在深圳召开。
双方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由建行基金产品专家团队与前海开源基金投研团队共同组建联合研究小组,在大类资产配置、基金研究及评价领域实施资源共享,开展深度合作。
2017年10月,国内首批公募FOF产品相继成立,公募FOF时代正式开启。
由于对该类产品未来发展前景的高预期,不少基金公司将FOF视为重点业务之一,尤其与养老市场挂钩的养老公募FOF成为各大基金公司发力的重点。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公募FOF成立一年多以来发展颇为缓慢,投资者对该类产品认知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不少产品更是出现了缩水明显的情况。但基金公司对FOF业务的探索却仍在不断深入。
“银基合作”这一模式,或有望成为公募推动FOF业务发展的新型模式。
探索银基合作创新模式
代销与托管,是公募基金公司与银行之间最传统的联系。
不过,在大资管时代,两者合作的边界正在不断突破。
作为全国最大的FOF销售机构之一,建行曾发行过国内规模最大的公募FOF基金;而前海开源在FOF产品方面亦有代表作,其旗下产品前海开源裕源FOF,今年以来截至6月21日的净值增长率高达24.96%,同类产品业绩排名第一。
两家此次宣布战略合作,突破了代销和托管的传统银基合作模式,在业内颇为引发关注。
有资深公募行业分析人士将此视为“公募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策略输出”,其认为这将满足渠道的新需求。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FOF基金经理杨德龙谈及了此次建行与前海开源合作的缘由。其表示,前海开源将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和方法成功地应用在了基金的投资实践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公募基金传统以宏观经济研究和股票、债券研究为主,对于基金的研究能力相对欠缺。
杨德龙指出,“除了数据层面的定量分析,一只基金的投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特别是基金经理的风格,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基金进行跟踪,对基金经理进行长期调研,实地访谈,才能建立起较为全面的认知。单一管理机构难以对众多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进行有效覆盖和长期追踪。”
其进一步表示:“很多FOF基金最后选择以投资内部基金或者指数基金为主要投资标的,但国内市场上主动管理是可以创造显著超额收益的,我们不想放弃这部分收益。”
此次前海开源与建行的战略合作,正是萌发于这样的投资痛点。
据悉,建行多年前便抽调总行、分行业务骨干组建了基金研究专家团队,对全市场公募基金进行长期跟踪,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中遴选出最具业绩潜力,最适合客户配置的产品。据建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曹伟介绍,2018年建行发行了88只偏股型基金,今年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达20.48%,远超全市场平均12.35%的增长率水平。建行领先的基金研究筛选能力,正是前海开源在FOF投资方面所迫切需要的。
公募FOF承载资产配置需求
基金公司与银行在FOF领域合作的深化,在于普通投资者日益增长的资产配置需求。
前海开源基金总经理蔡颖指出,“摆在投资者面前的,是一张庞大的投资品种网络,仅国内市场就涵盖3000多只股票,近6000只公募基金,以及各类型上千只债券,琳琅满目的银行理财产品,期货、期权、贵金属等等,如果再加上海外市场,投资标的的数量将成倍增加。个人投资者在面对如此众多的投资品种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不足、投资途径不畅等多重困境。”
正是基于上述现实,投资者迫切需要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提供的资产配置服务,而公募被视为承载投资者配置需求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国内许多领先的金融机构也在此方面开展了探索实践,例如针对高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服务,以及最近两年智能投顾的兴起。而公募基金作为最具普惠金融属性,也是最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和信赖的投资品种,在资产配置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建行和前海开源看来,诞生于2017年的公募FOF基金,将成为践行资产配置理念和服务的最好载体。
一方面,现有公募基金品种已经涵盖股票、债券、商品、现金外汇等多类型资产,也可覆盖海内外主要交易市场,随着创新进程的深入推进,未来还将提供Reits等更多元化的投资标的,这为公募FOF基金实施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具备宏观经济研究和多类型资产投资能力,是最有条件和能力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的机构。
基于上述考量,建设银行携手前海开源基金,将以公募FOF基金为重要载体,在资产配置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双方表示,未来建行和前海开源将组建资产配置联席会议,一方面将前海开源的宏观研究成果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传递给建行,为建行制定基金销售策略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建行将利用总分行专家团队的研究力量,为前海开源的FOF研究赋能,共同寻找最适合FOF配置的备选标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