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交易所官网BITGET交易所官网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基金亏本银行赔多少(买基金巨亏近300万)

厂长的话


厂长之前提过,买者自负是没错,但卖者也得尽责啊,比如给投资人做风险调查问卷并且揭露产品风险等细节。你在那一通忽悠,然后跟我说买者自负,那不是耍流氓嘛?现在很多理财师,都明白,让客户赚到钱,自己才能赚长期的钱。但也有些卖方,有意或无意让一些重要信息模棱两可,今天厂长就给大家来好好盘点下基金销售的“那些坑”。。。


基金亏本银行赔多少


想赎回基金却被劝继续持有,狂亏30%


最近,一个折腾了5年多的糟心事,大致有了结局。


事情是这样的:2015年6月,大连的一位投资者,在平安银行的推荐下购买了900万元公募基金产品。几天后她想赎回时,被银行理财经理劝说继续持有,结果之后赶上股市暴跌,不到20天时间里暴亏30%。


遇到这样的事,这位大姐非常气愤,本来是要赎回的,结果理财经理阻拦,亏了还这么多,所以当时就立即把平安银行给告了,要求赔偿全部损失。


就在前天,这起拖了五年的民事纠纷落下帷幕,最终,银行要掏出200多万元“真金白银”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其实如果只是刚刚提到的那样,银行大概率是不会承担接近80%的赔偿责任。


主要原因是早在2014年1月16日,经过平安银行的风险测评,该投资人被评估为平衡型的投资者,风险评估报告由投资人和平安银行的理财经理共同签字。


而到了2015年6月,A股还处于大牛市之中。当年6月10日,经过平安银行的理财经理推荐,投资人购买了三只公募基金,且三只产品的内部风险评级均为高风险。


关键的点来了,在这次购买过程中,银行理财经理并未用书面形式告知投资人本次购买的产品内容、风险提示以及购买和赎回方式等事项,也没有对孙某做书面的风险承受度评估。


意思就是投资人稀里糊涂的就买了和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买了几天之后发现基金净值波动剧烈想赎回时,理财经理还让继续持有。。。


所以这主要的责任归结于银行没毛病,是银行理财经理首先“不讲武德”,投资人才要求全部赔偿,最后赔了80%也算是一个合理的结果。


基金销售中常见一些坑


结果算是蛮好的,不过,终究还是亏了钱,沉没成本也很高,而且这诉讼过程,想必也是九九八十一难。


从上面这件纠纷就很明显的体现了,我们买基金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一些,看清楚合同细节、产品投向以及风险提示,至少要很清楚自己买的是啥。


厂长这边也总结了一些购买基金时常见的“坑”供大家参考:


1、为了佣金不择手段


这种情况就和上述的案件基本一样,很多理财经理为了利益去推荐一些高佣金高风险产品,压根也不管产品是否匹配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基本也没有投后服务,很多最后都是导致客户亏损出局。


2、鼓励赎旧买新赚手续费


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购买了A基金几个月后,发现净值亏损或者短期业绩表现不佳,就想着要不要换基金。


而这个时候就会有理财经理给你推荐一只近期表现优异,长期收益也差不多的B基金,大概话术就是B基金更加适应当前的市场风格,A基金水土不服之类的,核心目的是让你赎回A基金去换成B基金。


两只产品一出一进,可能一两万就没了,因为有申购、赎回费用,而收益、回撤都是不确定的,历史业绩只是历史业绩,只能做参考,但不代表未来!


如果买私募选择做短线,那交易成本会高的可怕。


而且,很容易出现踏空。你犹犹豫豫,信心跌到谷底了,最后价值卖了,搞起高成长,像今年下半年这行情,可不就是亏了。


3、卖封闭期长产品,收的确定性费用多


前阵子也和大家聊过,有一些私募今年业绩表现不错,也借着市场的东风开始发起三年封闭期的产品,但这些私募过往的产品基本都是一年或半年封闭期,长期业绩也没有得到过验证。


除了景林、汉和、高毅等之前就有发过三年期产品且业绩经历过市场牛熊检验的私募,或者是有着一级股权长期投资理念背景的礼仁、正心谷以外,其他大部分私募本质上没太多资格直接发三年期产品。


但大家也可以看到,三方财富、银行、券商等渠道依然在大力推一些今年业绩特别好,刚过百亿的私募的三年期产品,因为卖出去100万,一年管理费2%,三年管理费6万,代销渠道就能分走一半。


4、FOF母基金股权产品


FOF和大家也聊过很多次了,双重收费其实都不是重点,只要选择的子基金组合业绩过得去,客户也不会计较这点钱。


重点是很多FOF股权产品推介书上拿着一些TOP白马股权基金例如IDG、经纬、鼎辉、红杉、真格做幌子,实际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很多FOF可能都只有50%的资金投到这些基金里,另外的钱自己玩。


推这些母基金的一个想法是:“反正一锁就是10年,管理费赚了,最后只要不亏钱,就不会有拉横幅那些事儿,10年后的事10年后再说。”


奇葩激励机制,产品导向


造成上面这些坑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内市场不够成熟,基金发展时间太短,理财经理以产品为导向依然是市场主流,各类监管措施需要不断完善。


当然这两年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是公募投顾服务的兴起。


蚂蚁的“帮你投”和腾讯的“一起投”先后上线,这些智能投顾都是为了帮助投资者解决基金组合甚至是资产配置的问题,当然也会收取少许的投顾费用,但是相对来说性价比还是不错,至少在产品风险揭示和产品风险匹配上没啥问题。


然后就是这几年来的成立独立理财师,家族办公室。当然现在不少所谓家族办公室还是以卖产品为导向,大家也要擦亮眼睛。


真“独立理财师或家办”,应该不是赚这产品销售的钱为主,而是收取客户的咨询费用,利益和客户绑定,尽最大努力帮客户做好投资,自己赚一个持续性的钱。


以前,大家买产品,只看收益和是否刚兑,很多专业的理财师或者机构,也只能“逼上梁山”。现在大环境在改变,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这一趋势也会越来越明确,欧美金融市场也是这么个过程。

关键词: 基金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1mt.cn/383403
文章来源: admi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基金亏本银行赔多少(买基金巨亏近300万)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BITGET交易所官网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