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支商业银行系科创股权基金加速布局,交银科创基金”又下一城。6月17日上午,交银科创基金的又一支系列基金——交银产投(杭州)股权投资基金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开创了交行在浙江省区域内的首支科创系列私募股权基金的先河。
深深丨作者
自2019年4月份,交银国际在上海发起设立交银科创股权投资基金(“交银科创基金”)之后,就一直在加速布局,先后与江苏分行、苏州分行、重庆分行、深圳分行联合发起4支区域子基金。此外2020年6月23日,由交银国际担任基金管理人的交银科创基金旗下系列主题基金——青岛交银海控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完成注册,成为首家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成功落地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2020年12月,交银国际携手东风集团设立交银科创首支行业主题基金,据悉,该基金首期注册规模达16亿元。
2021年6月17日上午,交银科创基金的又一支系列基金——交银产投(杭州)股权投资基金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标志着交行在浙江省区域内的首支科创系列私募股权基金正式成立。
据悉,该基金由交银国际与杭州资本共同运营管理,由交银国际与杭州资本共同运营管理,其也是杭州资本自主管理的第一支市场化科创系列私募股权基金,充分融合杭州产业优势和方向,致力于跟踪5G、新能源以及人口老龄化时代下可以提升效率、改善体验的技术、产品及应用,重点聚焦于健康医疗、数据智能等领域成长期企业的投资机会。
作为国内首支由银行发起设立的聚焦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交银科创基金自2019年宣布设立之后就备受关注,其开创了商业银行设立科创股权基金的先河。
当下,伴随着一级市场募资难问题的加剧,以险资、金融机构为主的长钱也承载着私募股权行业更多的期待。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一直是私募股权行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私募行业梦寐以求的“资金端”。不过受限于商业银行目前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的整改压力较大,私募基金向商业银行募资依旧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之所以出现基金断流的原因,紫荆资本法务总监汪澍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金池”业务被废,银行失去了将客户的短期资金通过“倒腾资金”来进行长期配置的手段;
二是资管新规下的新产品投资要求较多,新产品的合规要求与私募基金行业天然不符,如多层嵌套限制、净值化管理等;
三是存量业务的整改压力较大,银行无暇顾及创新业务。
不过随着《资管新规两类基金细则》的出台,对多层嵌套限制、净值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缓解,而随着整改工作的有序推进,资管新规所面临的整改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此外,汪澍还表示:资管新规后,刚性兑付被禁止,银行理财产品也由传统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转型,进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盈利能力、合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倒逼理财子公司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和投研能力。因此,不少理财子公司开始通过FOF/MOM、私募股权等方式拓展自身的投资边界,提升投资效率。
而交银科创基金的设立,无疑就是开启了商业银行参与私募股权基金设立的良好开端,也为商业银行参与私募股权基金设立提供了先行动力。据悉,当前交银科创系列股权投资基金完成投资项目18个,超过50%集中在长三角区域,涵盖云计算、基因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慧交通、芯片、半导体等行业,半数以上被投资公司正积极筹备科创板上市工作。
交银科创通过系列基金的灵活布局,依托商业银行的广泛网络和集团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能力,通过投贷联动策略,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投资+贷款+IPO保荐+并购融资+财富管理”综合化金融服务。不仅拥有强大的资金端配置,同时拥有一系列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结合系列基金的各地域优势,与地方产业资源优势,形成有利的产业集群,从而加速了被投企业或项目的快速发展。
私募股权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创业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方面均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不过股权市场长久以来依然存在着长钱缺乏症,募资难的现象。
今年1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提到: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监管层面悄然释放的一些积极信号,也将在一定层面上对金融机构、保险在股权行业的布局提供动力,为私募股权行业在募资层面上也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今年以来,银行出资设立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消息就不断传出。尤其是日前五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出资获批的消息,也为PE/VC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资金来源,尤其是为PE/VC参与到绿色金融和“碳中和”发展主题提供了参考。
5月25日,光大集团与中国银行签署《关于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合作专项协议》,双方达成多项合作,其中包括将合作共同推出一支绿色产业基金。
此外,6月9日,国寿(深圳)科技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该公司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国寿云帆(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寿(天津)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保险以外,作为建设银行的关联公司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也作为第二大股东出资10亿元。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银行在出资设立绿色产业基金、碳中和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步伐,这也与国家战略形成了一致性,不过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成效依然不足。
对此,汪澍认为:现阶段私募基金向商业银行募集资金,受限于商业银行目前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的整改压力较大,在短期内想要恢复成2015-2017年间的“盛况”是几乎不可能的。想要拿到商业银行的钱,只能依托于自身在股权类资产的寻获和运营上的专业化能力,与具有资金募集能力和股权类资产配置需求的理财子公司,以及和具有高净值客户资源的私人银行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符合资管新规合规标准的投资架构,才能够实现合作。
尽管当前银行在出资股权行业稍有松动,在政策方面也开始鼓励与支持,但整体来看,受限于监管政策的影响,银行在出资私募股权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限制。汪澍对母基金周刊表示:“目前银行系对私募基金的出资都具有非常强的偶发性和特殊性,市场机构很难直接参考。”
不过交银科创基金的设立也反映出了银行对投资股权类资产开始重点关注,虽然目前很谨慎,但尝试的动作也表现得蠢蠢欲动。未来在政策和监管的驱动下,也期待有更多金融机构的长钱进场,参与到VC/PE行业当中,为行业募资带来更多动力与支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