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已经每5人就有一人拥有一张信用卡,去年有更多的人选择用信用卡来分期购车。这是今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披露的内容。
发卡量和交易金额继续扩大的同时,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下来,银行内部人士担忧在电子支付领域的落后可能会使银行业面临非金融机构的强劲竞争。
信用卡增速放缓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信用卡新增发卡量5500万张,已累计发卡2.85亿张。信用卡全年交易金额达7.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95%,卡均交易额26526元。比较2011年全球六大银行卡组织的跨行交易金额,中国银联以5544亿美元的金额位居全球第四。
从消费的领域看,新兴行业类和房地产、汽车销售、批发类商户的卡交易金额份额在市场总量中继续保持较大占比。其中,汽车销售类商户交易金额较2010年显著提高。
在同期,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占全国信用卡总发卡量的63.73%,招商银行等14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占到了35.08%,地方性银行及外资银行的这一占比仅约1.19%。
不过,《蓝皮书》也能看出,近三年,信用卡的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卡均交易额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信用卡发展的增速回落已成趋势,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指出。
风险状况整体提升
由于信用卡规模的大幅增长,《蓝皮书》警示,2011年内,未尝信贷余额、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延滞账户透支余额有较快增长。截至2011年末,未尝信贷余额8129.6亿元,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110亿元,延滞账户透支余额24.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43.5%和50.8%。
但报告认为,鉴于同期信用风险延滞率和损失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信用风险总量增幅小于透支余额增幅,且各行拨备充分,核销金额保持高位,信用卡风险管控水平仍在提升。
樊爽文表示,一季度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仍有增长的趋势,信用卡延滞率的逐年下降说明风险管理在可控的范围。
同时,信用卡虚假申请欺诈风险维持下降趋势,欺诈损失率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电子支付落后了
虽然整体形势不错,但业内却发出了担忧的声音。“第三方支付公司走到电子支付的最前沿,我们银行落后了”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杨科说。
2011年,互联网支付、无卡支付和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手段迅猛发展,全年非金融支付机构共收清单算2.03万亿,表明其代表的电子支付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但信用卡产业对互联网的数据应用还不够充分,无法识别无卡交易业务商户类型,给金融机构带来不小的挑战。
除了技术上的障碍,定价收费或许也是银行业面临的问题。目前,对于互联网支付业务,我国的各家非金融支付机构一般都是自行和多家银行谈判建立网络平台,信用卡消费通过非金融支付平台进行转接。互联网支付收单价格由非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和商户协商确定,尚无统一的利益分配标准。部分非金融机构采用免费、低价策略发展市场,线上收单价格普遍低于线下普通刷卡手续费。
杨科表示,建议对互联网等业务定价机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希望央行等监管机构在此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