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电话支付推出后,因无需刷卡和输入密码,仅凭报出卡号、有效期以及卡片后3码即可完成支付,使消费者享受到了支付的便捷,同时也有很多持卡消费者由此而担心会便捷地遭到冒用消费。
目前普遍认为,信用卡电话支付目前所呈现的五大乱象,已经成为消费者需要十分小心绕过去的陷阱。
陷阱一:
与持卡消费者确认交易程序不完善。一些银行虽然会在电话支付后向持卡消费者发送预授权短信,但结算时往往不会再通知持卡人,持卡消费者难以了解交易是否生效。
陷阱二:
持卡消费者的权益被忽视。在电话支付纠纷发生时,由于商户和银行的密切关系,银行难免就会遵从商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处理意见,这或多或少地会损害持卡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主张。
陷阱三:
没有赋予持卡消费者选择权。不需持卡消费者申请,信用卡电话支付功能便自动开通,而且不能取消。对于电话支付业务开通与否,银行并没有赋予持卡消费者选择权。而信用卡电话支付具体为哪些商户也是由银行来选定的,并且银行也不先行告知持卡消费者。只有在消费者到该商户消费时,才会由商户告知消费者是否可提供信用卡电话支付服务的。
陷阱四:
信息核对程序非常便捷。信用卡电话支付过程中,商户的核对程序非常简单,只要持卡消费者提供卡号、有效期及后3码即可,且不限于持卡消费者本人使用。只要商户与银行核对无误后,即生成一笔预授权。此后商户和银行也不会再与持卡消费者进行核对和确认,而是由商户和银行自行结算,即持卡消费者在预授权生成之时就已经进入到商户和银行结算的程序。
陷阱五:
制度本身安全保障功能缺失。无需密码的信用卡电话支付业务得以推广,依托的正是实名制消费业务的一大特点假冒消费的难度较大。然而,难度较大并不就意味着没有空子可钻。目前,银行除了与商户核对信用卡的上述三项信息以外,在防止假冒消费方面这项业务的制度中,尚未有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然而,许多专家也指出使用信用卡电话支付虽然具有一定风险,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持卡消费者还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信用卡电话支付的安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