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饭
一次闲聊,有朋友说她两口吃饭,经常是做两锅,她爱人老家在南方,是典型的南方人,习惯蒸米,她是河南人,喜欢面食。还说,你们两口都是咱们本地人,不会有这麻烦吧?我微微点点头。
其实我们夫妻俩,虽然也都属于本乡本土,大“问题”没有,小区别常有 。
比如,双方的“妈妈饭”就不一样。
爱人做饭,最常做的就是“五谷”饭(我的叫法),总是一开锅,把各种豆子之类淘洗干净,直接放锅里熬了。有时,你正想给她讲这顿做什么,忽然就听到厨房“扑扑通通”豆子欢快入水的声音,让人顿时无语。
“五谷饭”,是她根深蒂固的“妈妈饭”,最拿手,也是她的挚爱。这也难怪,爱人老家在豫西山区,山连着山,沟通着沟,一眼望不到边,看不到头。那时候,岳父在军工厂为国防事业做贡献,“舍小家为大家”,常年不着家。爱人跟着妈妈在山村生活,家里没有顶梁柱,自然就苦了妈妈。既要种地,又要照顾四个孩子,风里来雨里去,春种秋收,里里外外都是一个柔弱的肩膀在撑,再加上,个性强,不甘人后,农活整天安排的满满的,很少有清闲的时候,经常“心有两用”,甚至多用,干着今天,规划着明天,既……又……。下地干活走时,习惯性,把煤火捣个火口,大铁锅添多多的水,把各种豆类往锅里一丢,就去忙事情了,回来时,简单一加工,就是一顿饭。
伏牛山,地少石头多,土地贫瘠,靠天吃饭,谋生格外辛苦,庄稼人都很珍惜边边角角有土的地方,什么时候下雨了,有墒情,在田间地头,随便丢些种子,只要能从土里钻出来,不用管它,尽情野长,多多少少也能结出些什么来,豆子耐旱,自然是最佳选择。岳母肯干,不怕累,闲不住,爱开荒,家里豆子,自然是不少,这为做豆饭,创造了条件。
耳濡目染,爱人也自然而然学会了这样做法,尽管十几岁就搬离了农村,不用忙农活了。
结婚这么多年,在爱人的强势“诱导下”(因为她做饭的时候多),我也有点接受了。
但,接受并不等于喜欢,我做饭,绝对不是这样。因为,我也有我的“妈妈饭”,那就是“面饭”。
我老家是平原,土地肥美,是少有的优质的小麦产地。产量很高,属于水浇地,旱涝都能收,是州城一流的农业基地。
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在地头垄畔,看大集体(生产队)干活,女人都要提前下班,回家做饭。后来,联产承包,在责任田忙活,父亲心疼母亲,总是催,该做饭了,你先回去吧。母亲就回到家里,洗把手,走到里屋,掀开缸盖,挖出一瓢白白的石磨面,放在瓷盆里,捥袖,舀水,和面。大擀杖,小擀杖“咚咚咚”忙活起来……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菜园,韭菜,苋菜,菠菜,芫荽等蔬菜种类多,四季有绿,水灵灵的……酱油早打回来了,醋也换的有,棉籽油,我们自家榨的,多的是。
喜欢吃面食,尤其是配着青菜鸡蛋,香着呢。
成家后,下班早时,我抢住灶台,就做我的面饭。当然,不太正宗,因为好多时候,都不是手擀的,大多是从市场买回的“面片”“面叶”,儿子美其名曰"爸爸饭"。
可见,家庭背景,对子女的浸染多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