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民心工程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与百姓幸福紧密相连。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区、各部门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提速加力推进20项民心工程落地,多措并举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部分项目已提前完成,及时发挥了社会效益,给群众送去了实惠与便利。截至6月底,“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等4项工作已完成,其余39个项目有序推进,预计三季度内可再完成4项,11月底前可完成23项,其余12项确保年底前全部完成,向群众交账兑现。
4个项目落地实施 提前发挥社会效益
提高医保报销待遇。该项政策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行,我市居民医保高档缴费参保人员在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医保支付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有序放开了居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报销,居民医保高档和低档缴费参保人员在选定的1家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医保支付比例分别为50%和45%。半年来,该项政策已惠及全市540万居民医保参保群众,据测算全年可为参保群众减轻医药费负担约6亿元。
提高失业保险待遇。该项政策已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我市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月人均提高了90元,全市约有14万名失业人员可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为提升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开展了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全年培训2000人,截至6月底已培训2530人,测试通过率90.2%,学员满意度100%。通过培训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普遍达到了“三懂两会一掌握”的目标,即懂分类、懂性能、懂用途,会甄别、会使用,掌握残疾人辅助器具筛查技能,能够为残疾群众提供更加规范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
丰富群众健身场所。“二宫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历经210天昼夜奋战顺利竣工,已于6月13日对外试开园。第二工人文化宫突出“工公”二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改造综合球馆、体育场等各类场馆,新增咖啡店、便利店等商业配套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处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文体休闲活动场所。开园以来,截至6月30日,已累计接待游客27.06万人,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建设施工类项目部分完成 尽快投入使用
新建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已完成11个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包括:宝坻区钰华中学、滨海新区生态城中福中加地块小学、开发区第一小学二部、宁河区芦台街第一小学(路南校区)、西青区东咀小学、西青区南开敬业学校、河北区育婴里第四小学、东丽区金融街中学、河西区闽侯路小学尖山路校区、河西区美塘小学、南开区宜宾里小学。共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255个,其中小学学位9855个、初中学位2400个,可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有效提升我市义务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
增建公共停车泊位。完成停车场建设15处,增加停车泊位5481个,其中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观澜路以东、陕西道南北两侧和伊川道北侧停车场,河北区新开河桥、金刚桥、北站立交桥3个桥下空间停车场、天翔路停车场,南开区鞍山西道与红旗路交口停车场,红桥区洪湖里地铁站旁停车场,河西区敬爱里地块、富源里地块停车场,河东区顺驰桥下停车场、中山门团结北里停车场、靖江路益盛医院门前停车场等12处已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周围群众的停车难题。
建设便民商业设施。已新建品牌连锁便利店68个,其中:便利蜂24个、罗森25个、柒一拾壹18个、物美1个,轻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近”享便利。建成河东区程林里、东丽区新立、西青区梁晨馨苑、北辰区盛锦园和泰来道5个标准化菜市场,满足周边7.5万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修建休闲健身场所。已建成社区体育园14个,健身步道3条,多功能运动场6个。完成11个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提升改造任务,通过丰富绿植、地面铺装、增设桌椅、安装健身器材、增加儿童游戏设施等方式,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目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
此外,养老服务综合体、津滨水厂二期、登州路排水泵站、燃气供热旧管网改造、道路建设、桥梁改造、公交线路调整、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智慧平安社区建设、电梯维保质量抽查等项目均在原计划基础上加快建设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尽快产生实效。
管理服务类项目不断优化 努力提质扩面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保报销服务,在各区医保服务大厅为老年人提供代办服务,持续扩大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上半年全市医保电子凭证激活量增加34.1万,213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刷脸就医”。71家定点医疗机构启动了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运行。推进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目前已组织申报示范基层慢病管理中心37家,完成5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云平台上线运行,努力为全市居民提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增“母婴护理”等15项服务。群众性、普及性红十字应急救护专题培训,创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质效,已培训7992人。完成中小学生体质测试77万人、视力筛查99.02万人,完成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6.6万人。
促进农业增产丰收。持续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托管服务,已完成28.9万亩土地托管,服务小农户7000户,兑付补贴机具2281台。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已完成水稻插秧和蟹种投放,累计开展技术服务42人次,服务重点企业24家、小农户300余户,有效减少了河蟹“牛奶病”的发病率,预期可实现全年丰收。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为做好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持续开展“区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建设,累计开展培训452班次、3877人次,举办现场咨询宣传活动138场次,入店定向指导2013次。根据征集到的群众建议,开展“你点我检”食品安全抽检180批次,合格率98.9%,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时开展核查处置,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治理城市噪声扰民。推动全市16个区每区创建1个“安静居住小区”试点,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试点区域声环境监测、制定《安静小区居民公约》、设置禁鸣标志,并开展问卷调查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开展工业园区和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治理,完成35个工业园区边界噪声监测,累计出动11162人次对3471个噪声问题点位开展执法检查,办结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投诉4940件。
此外,“五爱”教育阵地、农业品牌化建设等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力有序推进,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正在紧张筹备过程中,第七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已于4月30日开幕,并陆续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奏响新华章”天津市第十一届钢琴大赛等24项活动。
纾困帮服类项目持续推进 惠及百姓生活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稳就业政策落实,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和“民营企业招聘月”等重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95万人。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2.32亿元,惠及7.39万个家庭。筹集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56个、2.1万套(间),主要分布在市内商业集聚区、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园区、滨海新区各开发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产业承接平台等,服务各类引进人才及医药、激光、新能源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职工,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
关心关爱职工生活。依托“津工智慧平台”开展网上惠享超市、免费观影、打球、文演、优惠送餐等惠工服务33万人次,投入惠工资金1250万元。上半年,共发放职工大病救助金3186万元,救助900人,为职工雪中送炭,帮助其渡过难关。免费为20589名农民工、困难企业职工和困难职工进行查体,提供精准便捷的健康服务,让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温暖。
部分项目攻坚克难 多措并举赶超进度
今年年初,部分项目建设受到疫情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区、各部门积极克服困难,不断改进措施、强化服务、加强协调、实地督促,努力在疫情平稳期抢抓进度,提速加力,推进各项工作在上半年顺利完成预定目标。如:津滨水厂二期、室内供热“冬病夏治”、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和菜市场新建改造等工程建设类项目,各单位通过加大人力投入等措施,确保了工程进度,为下半年各项目落地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再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惠民演出等群众服务项目,在线下推广受阻情况下,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利用网络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有效完成了培训和演出任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时,本市还强化保障措施,力促项目落地。“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市民政局会同相关区和部门,逐个点位实地调研,“一点一策”进行推动,及时研究具体措施,出台后续扶持政策,多渠道拓宽场地来源,促进金融、企业、养老机构三方对接,推动该项目加快落地,顺利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