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第十次波动宏观经济(4)政府职能调整改革,本次介绍宏观(5)经济开始过热,看经济发展波动与基建的发展(共4484字,阅读需 15分钟)
01
又一次投资过热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宏观调控都是:经济过热造成能源紧缺,引发激烈争夺,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控,而国有企业、跨国企业以、民营企业获得的政策“等级”不同。宏观调整引起经济变动,形成了30年来的经济周期。
2004年的宏观调控显然也没有偏离这样的逻辑。
中央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是,宏观经济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过热景象,特别是在重化工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
2002年,全国钢铁行业的投资总额为710亿元,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329亿元,投资增长96%。电解铝投资增长了92.9%,水泥投资增长了121.9%。宏观过热,成为共识。
2003年底,国务院连续发文,要求各地运用多种手段,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势头。明确提出对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清理检查,重点清查盲目投资的民营企业。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刘永行的电解铝项目。在2003年11月底,就传出消息称,东方集团的包头项目和三门峡项目都已被勒令终止。
02
房地产初热
2004年初,一些新开发楼盘,出现了一群温州人,他们通过自有资金、民间集资、银行借贷,像买菜一样在全国范围内购买房屋,炒高房价后,又迅速出手,寻找下一个目标。像蝗虫一样在各大城市迁徙,所到之处均房价上涨、一房难求。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资金收紧,形成的“烂尾楼”。此时,在权力和金钱的多重诱导下,再次高价注入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
在房产热中,受益依次是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村级组织、农民。在富豪排行榜中,中国涉及房地产的富豪比例在全球遥遥领先。而各地政府,通过低价甚至强行征地,再高价出让土地,赚取差价。
粗略估计,在2002-2004年的3年中,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达9100多亿元,征地卖地已成为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支柱”。
地产热直接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扬,而不断上涨的房价,已造成大量普通居民买不起房,民怨沸腾。
国务院推出一系列严厉调控措施:
3到5月,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严格土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认真清理和整顿在建和新建项目。同时,国内媒体对房地产的过热进行反思,甚至情绪性的猛烈声讨。
这一连串紧缩政策、强大的舆论营造,从供、需两端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降温,楼市成交量的急速萎缩。
03
“审计风暴”
面对过热的经济。2004年,一场严查乱管理、乱投资、违规挪用资金的“审计风暴”席卷全国。
这场“风暴”中查出的问题之多之大,以至于行文用词审慎严密的新华社,也用了《一份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这样的标题,报道审计结果。
在这份“清单”中,中央一些部委的名字赫然在榜,预算管理问题突出:
1994年,原国家计委批复同意所属7个单位联建科研办公楼,后将其中部分面积用于出租,2001-2003年共收取租金3285万元,用于机关离退休干部医疗费超支等。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等4个单位编造、变造7份“林业治沙项目”贷款合同,套取财政贴息资金415万元。
类似这样采取虚报人员、编造虚假项目等方式套取财政资金共有7个部门,套取资金9673万元。
1999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其中: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小区1.09亿元,用于发放职务补贴、借下属单位投资办企业2204万元。
类似这样挪用财政专项拨款,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办公楼、发放各类补贴共41个,挪用资金14.2亿元。
2003年,国防科工委共分配预算资金162.1亿元,年初预留62.91亿元;科技部在年初分配预算资金时,将科技三项费用17.01亿元全部预留,直到当年8-11月份,才采取追加的方式批复到有关地方和部门。同时还审计出22个部门在向所属单位分配预算资金时,年初预留223.69亿元,占财政部批复预算的13.65%。
对国务院24个部门2003年度决算进行审计结果发现,部门决算编报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少报收入和结余、虚列支出、漏汇少汇部分资金等,涉及金额40.54亿元。
审计调查了17个省(区、市)35个地(市)的税收征管质量,重点抽查了788户企业,发现少征税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企业2002年少缴税款133亿元,2003年1-9月少缴税款118亿元。
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部分施工单位买通建设、监理单位,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抽查5个标段发现,虚报水下抛石量16.54万立方米,由此多结工程款1000多万元,部分堤段的枯水平台已经崩塌;抽查11个重点险段发现,水上块石护坡工程不合格的标段达50%以上。工程建设管理中,有关责任人以权谋私、大肆受贿。
投资22.79亿元河南煤气化工程,从立项到2001年竣工历时16年,期间市场供求发生重大变化,但项目决策者和建设单位仍坚持按原规划建设,致使项目建成后经营困难,仅2002年就亏损2亿多。
湖北省黄冈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弄虚作假,挪用明珠大道项目国债资金1167万元,侵占安居工程用地110亩,兴建“形象工程”东方广场,严重影响明珠大道的建设。
武汉市洪山区927亩集体山林地,先后四次被非法买卖,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中牟利4000多万元。
2003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与两个公司签订协议,擅自将国家无偿划拨给该局位于北京昌平区的216亩土地,以8500万元的价格转给这两个公司,用于经营开发。
淮河流域安徽、河南、江苏14个灾区县,有9个县采取重报、多报移民迁建户数等手法,套取灾区群众建房补助资金1.36亿元。安徽省霍邱县降低上级补助标准,克扣1804户灾区群众建房资金360万元。
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救灾资金,中央财政下拨的1.2亿救济补助费,5174万元滞留在县财政;有关部门挤占挪用救灾资金4111万元,主要用于平衡预算、兴建楼堂馆所、招待费开支等。
在审计中国工商银行、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时,发现了个人消费信贷等方面存在违规违法和经济犯罪问题。金融机构出现新的风险点:
—审计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21个分行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违规发放贷款,违规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案金额69亿元。
—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姚康达”一人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141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购买128套住房,炒作房地产。
—抽查工商银行北京翠微路支行办理的7.91亿元汽车消费贷款,发现4家汽车经销商用虚假资料骗贷9650万元。
—票据市场管理混乱。河南洛阳芬莱商贸有限公司与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2002年仅为大连实德塑料工业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就“包装”银行承兑汇票4.92亿元,共收取好处费216万元。
—民营关联企业骗贷问题突出。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某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累计取得贷款74.21亿元。这些贷款大量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取现金,有些甚至通过非法渠道汇出境外。银行贷款损失已超过10亿元。
—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擅自改变保险费率、超额退保、非法代理保险业务等不正当竞争问题金额23.74亿元;将24.82亿元保险资金违规出借、投资和兴建办公楼等;审计还发现各类案件线索28起,涉案金额4.89亿元。
审计署动了真格,舆论叫好声不断。有评论认为,在改革旧体制、建立、完善新体制过程中,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审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紧随着审计的是一系列经济调控组合拳。
04
股市冬天突然降临
宏观经济骤然趋冷,股票开始雪崩。号称“中国最大民营企业”的德隆集团,为了维持高价股,进行了冒险而激进的扩张策略。
包括投资100亿元的农村超市集团、投资60亿-100亿元的中国最大重型汽车集团、投资55亿元的畜牧业、旅游项目,这些重量级的项目在市场上扬时,如一针针鸡血让股民兴奋。
2002年,德隆宣称控制了1200亿元的资产,拥有500多家企业和30万名员工,涉足二十多个领域。
与光鲜外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隆早已病入膏肓。为了不让德隆系股价跳水,公司形成了一个“头寸会”制度,每天下午3点准时召开,旗下各金融机构把当天的危机程度、数据以及“头寸”写在黑板上,然后唐万新根据风险程度逐笔拍板,决定哪一笔头寸解决哪一笔危机,精确至每1元钱。
唐万新的最后一次挣扎,他试图进入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如果成功,将真正形成实业投资、金融紧密结合的财团模式,并彻底改写发展方式。
2002年6月,德隆通过6家影子公司控股昆明商业银行,成为持股近30%的大股东。并与至少6个城市商业银行达成了控股或参股协议。
民营企业高歌猛进的2003年,德隆参股被认为是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试水。
对唐万新来说,他的目的一是进入银行董事会后,更容易从中获取资金。后来德隆从山东一个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40亿元贷款。二是在股市上炒作参股金融的概念,支撑及刺激已显疲态的德隆系股票。
如果参股成功,甚至城市商业银行获准上市,那么德隆的“产融结合”战略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然而2004年初,德隆的资金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宏观调控大闸已陡然落下,而德隆试图进入城市商业银行被驳回,局势终于无法控制。
唐万新最后“自救行动”,他发动德隆所有员工去买“老三股”,部门经理1万股、普通员工1千股。他伤感地说,“这道坎过去了,德隆还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若过不去,大家再也没有机会坐在一起了。”
10天后,真正的灾难开始了,投资率先跌停,接着“老三股”全线下挫,数周之内,股市就将德隆过去5年所创造的奇迹和纸上财富全数抹去,市值从206.8亿元下降到50.06亿元。
这年7月,中央政府决定由华融全权托管德隆的所有债权、债务。武汉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逮捕唐万新。
2003年末,股市达到了最高峰,然后随着宏观调控的来临,股市应声下挫,更多像德隆系狂飙猛进的公司,开始掉头向下,市场哀鸿遍野,股指屡屡破位下行。
德隆系的倒塌,推倒了股市下跌的多米诺骨牌,开始产生了剧烈波动。
05
基建发展
在其他领域波动发展时候,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一些重点的建设项目也相继宣布完成。2006年5月,历时12年的三峡大坝全部完工,投资总额240亿美元,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取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发电、防洪工程。
7月,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该项目总投资逾330亿元,其中960多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6月,国务院发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是香港的2倍,浦东的3倍,计划要成为北方中国新崛起的金融开放中心。
人们将它与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相提并论。新华社在评论中认为,“在新一轮改革的版图之上,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市、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成为我国综合改革的‘三驾马车’。”
06
股市、楼市回暖
上证指数6年后重返2000点。2006年1月以来的短短10个月,指数已经悄悄上涨了近800点。涨幅超过70%。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复苏非常明显,人们开始把钱投入股市。
楼市的回升也很明显,从年初开始,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率先领涨。5月,国务院出台6项新政策,试图遏制迅猛的房价上涨势头。
下半年,中央持续出招,银行升息、限制外资炒房、有些房价增长过快的城市的相关领导被惩戒,可是尽管如此,房价上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股市,楼市稳步上涨,是最为典型的经济景气信号,一个繁荣的周期又要开始了。
预告:下一篇,2000-2009第十次波动,宏观经济(6)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