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典纪史
编辑|文典纪史
在2021年八月,正当全中国都因为疫情而陷入停滞状态时,上海市的法庭,却发生了一场让无数人关注的审判。
原上海市的工商银行分长,顾国明,因为任职期间大肆收贿行贿,贪污挪用国有资产,以及大搞权色交易而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这一场案件之所以引发人们热议的原因,是因为在当时新冠期间,有不少银行都爆出了类似的丑闻。
尤其是河南许昌,更是爆出了多家银行高管做假账,贪污挪用储户近400亿元的大案!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本来是应该保障人民储蓄安全的银行,会成为抢夺民众财富的土匪。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无不告诫人们,如今,中国银行的管理层中已经混入了太多的社会饭钱类,必须要严加整治,比如说这位顾国明。
年少有为
1967年,顾国明出生于上海家庭,虽然不算富裕,但父母好歹也都是国企工厂的员工。那个年代的新中国,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是医疗,教育体系却相对比较完善。
因此,顾国明从小就接受到了不错的教育,加上他本人也确实刻苦努力,一向成绩优异,很受老师的好评。
1978年新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对于当时还在上学的顾国明而言,可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如果没有恢复高考的话,那在他上完高中后,就该去工厂接父母的班了。
1985年,靠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顾国明在高考时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
当时的新中国,正在逐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对外开放体系的摸索阶段,为此,国际金融专业是相当吃香的。
在1989年大学毕业后,顾国明顺利地进入了上海工商银行,负责国际金融方面的工作。
那时引进外资,搞金融是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但偏偏大多数银行员工由于学历和能力限制,对于国际金融业务根本就是有余而力不足。
但顾国明却是一个例外,在刚刚进入银行工作后,这位普通的科员就展现了自己超人的才能,那些老员工们不敢接的单子,顾国敏敢接,那些老员工干不了的事情,他顾国明敢做。
靠着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以及勤奋肯干地做事风格,顾国明得到了自己的领导兼岳父的赏识。顾国明的升迁背后,也离不开岳父的霸气家世,这也是没办法的社会现实。
在岳父的帮助下,顾国明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也靠着一桩又一桩的功绩火速升迁,在短短几年内就做到了分行资金科科长的职务。
科长听起来不是什么高官?但是管资金科的科长那就厉害了。再加上顾国明还是负责国际金融这一块的,那地位就更高了。
伴随着职位越来越高,在银行系统里也已经混成了老油条的顾国明,就逐渐地将自己的工作重心由业务转向了人际关系。
没办法,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踏实肯干什么都不说的人,往往是被领导忽视的存在,只有能说会道,而且还能干的人才能够一路升迁。
顾国明靠着自己岳父的指点,逢年过节时都会投其所好的给领导们送上厚礼,加上他本人会办事,又会说话,这让他更是收获了不少领导的青睐。
据后来顾国明的同事回忆,顾国明出手是相当阔气的,每次去领导拜访都要用麻袋装东西。
双面人生
1999年32岁的顾国明,成功被升为了分行国际业务处处长,要知道一般情况下,40岁能够升到处长就已经算是仕途顺利了,32岁当上处长,绝对算得上是年少有为了。
但顾国明却不满足。顾国明的不满足,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收入的不满足。
作为已经在银行待了几年的工作人员,顾国明看着那些富豪们,在银行洞察百万千万乃至上亿的存款,再想想自己每个月那点连零头都不到的工资。
这位出身顶尖大学的金融大师,心态有些绷不住了。他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这个公子身份的话,完全可以经商致富,成为真正的富人,而不只是一个中产阶级。
其实,如果顾国明真的靠经商赚钱,那么完全可以辞职下海。但偏偏顾国明除了对钱财上有着无休止的追求爱,还对自己的仕途也不满足。
对,没错,这位在外人眼里年少有为的顾大处长。心里却一直觉得,一个小小的处长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要当,他就要当银行的一把手,当行长!
于是,顾国明开始靠着自己之前积累下来的人脉和在银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开始偷偷地做假账,欺骗顾客,挪用公款,用来贿赂自己的领导。
当然了,顾国明本人也没有少捞钱,毕竟守着银行这个大油库,想要捞一些油水,实在太容易了。
不过顾国敏也是个明白人,他很清楚树大招风的教训,为此,一方面顾国明私下里大捞特捞,花钱如流水。
但另一方面,顾国明对外又一直保持着一副清正廉洁的作风,在公众场合里,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京剧。
总是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而且时不时地都会对银行的员工喊话,要求大家清廉自守,不要拿红包,不要做对不起党和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甚至于后来的顾国明,为了打造自己清廉的形象,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所谓的廉政政策,对银行的工作人员大谈奉献精神,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人们反感他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反对廉政,而是因为那些和顾国明在一起工作的人,对顾国明可是知根知底。伪装可以骗骗不知情的群众,却骗不过这些成天和顾国明打交道的同事。
据顾国明一起工作的同事回忆道,他总是在那里让我们清廉自守,安贫乐道,可是每个星期,他都会去上海的高档休闲中心娱乐。
而且别看他出行时都是坐公车,看起来很是简朴,但是我们都知道他在上海,至少有不下六套豪宅,而且还有十几辆价值数百万的豪车,他才是我们当中最大的腐败分子!
可现实就是这么离谱,哪怕这些同事对顾国明的奢侈糜烂一清二楚,而且还多次向上反映,但根本就奈何不了人家。
甚至顾国明的职位还一升再升,1995年,就被升任了局长。顾国明除了被银行同事们鄙视外,当时上海的企业家们也都知道,顾国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在顾国明下马之前,上海的金融界甚至,有过这样的说法,想要在金融界站稳脚跟,那就得找顾国明,喝上一杯。
请注意,这里的喝一杯实际上是黑话,在顾国明没有落马之前,想要请他喝一杯,就代表着100万人民币。
用某些人的话说就是,只有酒喝到位了,情感才算到位,这个事情自然也就没问题了。那么多少杯才算到位呢?这个就不好说了。
没管住女人
正所谓酒色财气,是催命鬼。顾国明在有了钱之后,自然也不会在色欲方面委屈了自己,并最终栽死在了女人身上。
在顾国明成了分行行长后,想要进入银行工作,那就必须要按照顾国明的选拔方式来什么方式呢?萝卜招聘。
顾国明清楚自己虽然伪装工作到位,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为了尽可能地掩饰自己的罪行,于是顾国明就开始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力引进银行工作,意图将属于国家的银行变成他们顾家的江山。
不过,考虑到自己的那些亲戚大部分的学历低,文凭不够,能力也实在是差强人意。于是,顾国明就又将目光扫在了女下属的身上。
为什么是女下属呢?这个大家懂得都懂。
据后来的记者爆料,在顾建明执掌,银行时按照编制,应该是53个人的银行处长中,有40名女性,而其中至少有30个都和顾国明存在着越轨的性行为。
而这就是顾国明壮大自己私人力量的方法之一。只要那些女人跟自己上了床,自然就算是和自己站到了一边。
如此一来,既能够迅速拉拢一批可靠堪用的部下,又能够解决自己的淫乐之心,不得不说,这位高才生着实很有一套。
可是,顾国明似乎也忽略了一件事情,秘密这种东西,知道的人多了,就该坏事了。
顾国明把自己伪装得很好,坚持闷声发大财的原则,但问题是,那些自以为有顾国明做靠山的女人们,可没有他这个觉悟。
甚至有不少女人在当了顾国明的情妇后,不仅不以为耻,反而认为这是自己飞黄腾达的契机,开始仗着顾国明的身份和地位飞扬跋扈,并最终把顾国明也拉下了马来。
时间回到2018年,在那一年,顾国明和一位情妇闹翻了。闹翻的原因也无外乎是争风吃醋。
虽然顾国明在外面玩的花,包养了数十位情人,但是在公众场合一直都还在努力维持自己好丈夫,好公仆的人设。
可惜,顾国明的情妇却并没有顾国明的这份深沉和自觉,2018年的夏天,一组图片在网上爆红了,爆红的原因是一位20多岁的少妇与顾国明,举止亲密地在一处海滩度假。
这件事情在当时闹得可谓沸沸扬扬,直接就让顾国明这位经营了多年的老好人人设差点崩溃。
事情发生后,虽然顾国明反应迅速,及时公关,将此事的热度压了下来,但是顾国明却没能够从源头解决问题。
由于见这个情妇竟然敢如此嚣张,公然晒照片,顾国明觉得此人不可久留,就一脚将她踹到了下属的支行坐冷板凳。
反正对顾国明来说,这些情妇也不过就是他泄欲和谋取私利的工具而已,这个不行了,那就再换一个新的。
可惜的是,这回顾国明碰上硬茬了,那位情妇在被顾国明打入冷宫后,尽显泼妇气质,三天两头地就上门,要求顾国明给自己巨额赔偿,还威胁顾国明,要将他的不法行为曝光。
面对这个情妇的威胁,顾国明也不愧狠人本色,找了个由头,就将这位情妇按了个罪名送进监狱里吃牢饭去了。
让顾国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情妇敢和他闹翻,那是有底气在的,在进入监狱后,这位情妇就举报了东方华发集团的老总何敏华,以非法方式从银行借走了数十亿贷款。
这下事情可就热闹了,2019年,西安市顾国明的老上司刘士余,因为和何敏华存在不正当的经济往来而被警察立案调查。
刘士余为了减轻罪行,毫不客气地就咬出了顾国明。
于是,在2019年,顾国明被警察逮捕。之后,在顾国明的家中,警察轻而易举地就收出了价值上亿的柴火,并且还发现顾国明在上海,广州等多地名下都有,价值不菲的豪宅。
没什么可说的,判案吧,2021年,在经过长达两年的审判与立案取证后,顾国明,由于情节恶劣而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外加终身监禁。
不过,不出意料的,顾国明在一审判决下来后,又要求重审,在二审中,顾国明的律师成功地为他争取到了减刑,由之前的无期徒刑被减到有期徒刑20年。
可话说回来,虽然减轻成功,不过想来顾国明也是开心不起来的吧?
毕竟进监狱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在监狱里待上20年,出来之后又还能做些什么呢?况且他能在监狱里活到70岁吗?不过,这也都是他罪有应得的处罚。
结语
人生一世匆匆数十载,能够吃多少饭,又能够花多少钱,为什么总是有人贪得无厌?恨不得将天下财富都纳入到自己手中?
贪心不足,引火自焚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为何却总是有人重蹈覆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