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首批6只公募FOF获批满四周年,四年间,公募FOF规模从零壮大至1560亿元,其中,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共有57家基金公司布局了公募FOF,总规模达到1265.53亿元,三季度以来成立的FOF产品发行规模为294.73亿元。
规模迅速扩充的同时,截至2021年9月8日,成立满一年以上的FOF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约32%。
不过,作为国内的一类新事物,公募FOF目前或受到双重收费质疑、或如何客观评价产品,但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业内人士大多看好公募FOF的前景。
平均收益率32%
2021年9月8日,南方、嘉实、建信、泰达宏利、华夏、海富通旗下首批公募FOF获批满四周年,从陌生到被大众接受,再到成为“一日售罄”的“爆款”,公募FOF的进阶之路可圈可点。
业绩方面,截至2021年9月8日,成立满一年以上的FOF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约32%,其中2018年5月16日成立的前海开源裕源(FOF)回报达到84.18%,位居第一,2019年4月9日成立的华夏养老2045三年持有混合(FOF)A以80.61%排在第二,另有嘉实养老2050混合(FOF)、汇添富养老2050五年持有混合(FOF)、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FOF)、汇添富养老2040五年持有混合(FOF)、华夏养老2050五年持有混合(FOF)成立以来收益率在70%以上。
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郑铮在近日的一场直播中称,诞生之初始,FOF产品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最高的收益,它的整个产品运行逻辑和设计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的确定性,通过分散性的投资和专业化的资产配置来提高获得超额收益的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其实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确定性越高,累加下来以后,复合收益率其实是越高的。所以这就是FOF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最大的一个贡献。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FOF产品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平滑波动、改善组合收益风险比,从而优化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因此,FOF产品更适合追求资产中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者。
郑铮认为,个人投资者的FOF配置主要受客户经理影响,但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在FOF投资过程中,有一个严谨的投资逻辑,投资框架和投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要先有战略资产配置,有战术资产配置,然后到具体的基金选择,去选择特定的基金纳入到你的投资组合里面去。把基金选出来以后,可能还涉及到不同基金的比例配置,整个组合构建过程中的回撤控制。” 郑铮提到这是整个FOF投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跟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区别点。
养老FOF为主流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180余只公募FOF中,养老FOF数量约130只,占比超过70%,其中又分为养老目标风险和养老目标日期两类。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国内目前的产品规模来看,目标风险的养老FOF规模更大一些,但两类产品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其针对的目标客户也是不同的。目标风险的养老FOF需要投资者明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能够承受多大的净值波动,根据自身需求去选择。而目标日期的养老FOF是从投资者的退休日期出发,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逐步降低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如果客户并不能清晰定位自己的风险偏好,那么根据个人的退休年份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日期养老FOF也是不错的。
“由于目标日期型养老FOF的封闭期普遍较长,FOF作为一个新兴品种,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投资者建立信任,这可能也是目标日期型产品暂时规模更小的原因。”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相关负责人补充到。
值得注意的是,兴证全球基金在养老目标基金上全部是目标风险基金,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公司FOF的追逐。据Choice显示,截至2021年9月8日,兴全优选进取三个月持有(FOF)A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7.86%,兴全安泰平衡养老三年持有(FOF)成立以来回报率61.63%。2021年7月12日,兴全优选平衡三个月持有混合(FOF)首日实际募集规模近190亿元,远超80亿元的募集上限,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认购规模最大的FOF产品。
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林国怀在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团队通过研究发现,目标风险基金可能更为适合当前国内市场,但对于目标日期基金也有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主要认为国内的国情和国外不一样。
评价体系亟待搭建
随着公募FOF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日益提升,它的发展又有怎样的期待?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国内的FOF行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但非常看好其发展前景的。随着居民财富的扩大,理财需求会逐步上升,FOF产品具备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可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另外养老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具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FOF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
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麦静表示,首先FOF是一个新的基金的种类,第一批FOF发行时间也是2017年,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有一个逐渐让大家了解熟悉和接受的过程。
“其次FOF也面临了一些质疑,比如说最常见的第一个质疑就是双重收费,当然我们一直强调投资看重费后收益,如果这些费用通过资产配置或者基金优选创造了价值,使得扣费后的收益仍然高于直接投资基金的收益,那在FOF基金层面的收费并不是问题。”麦静点到。
麦静进一步说到,由于FOF和其它公募基金的一些区别,使得投资者对于如何客观评价FOF存在困难,比如绝大部分权益基金都是高波动高预期收益的,绝大部分债基是低波动低预期收益的,它们的参照系也非常明确,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对比和评价。而FOF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定位,可以落在任何风险水平上——既可以低波动类似固收+,也可以高波动投向一篮子权益基金,即使在FOF名称上可以通过稳健、平衡、进取等字样进行粗略区分,但普通投资者也较难对具体FOF的风险收益特征有一个直观、准确的理解,就更谈不上客观的评价了。
“在投资者难以准确理解、客观评价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容易出现预期差:例如一个运行的很不错的低风险FOF,过去四年取得年化8%的收益,在2018年熊市时最大回撤不到5%,可投资者看到另一个成立两年的中等风险FOF在过去两年取得超过年化10%的收益,且因为运行的这两年市场整体上行,最大回撤也比5%高不了多少,就有可能产生想要赎回那款实际上管理的不错的FOF,转向过去两年收益更高的FOF甚至其它权益基金,却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是提升了投资的风险暴露,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容易引发投资者非理性操作。”麦静通过举例对比投资者预期差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