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发不到一年,曾经在全国开800家便利店的全时,却已走到穷途末路。
据媒体报道,5月9日,全时已经通知此前合作的供应商,暂停继续向其供货,而对于合作还未到货款账期的,全时尚未给供应商结算货款。同时,天津全时已大规模关店。
紧接着,北京全时便利店官方公众号发出“停止营业告知函”,称因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全时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24时结束经营,在此之前,全时将继续提供服务,并对香烟之外的全场商品进行6-7折销售。
这意味着,全时全面退出京津市场。饶有意味的是,工作在一线的一些店员,却对闭店完全不知情。
相比之下,最敏锐的当属消费者。消息传出,立即引发“抢购潮”,媒体称,大妈们疯抢食品、饮料这类商品,“成筐成筐地装”,很多货架被抢空。结账的人排起长队,全时店员一边结账,一边提醒大妈们回去转告亲友“有优惠活动”。
抢购的疯狂,与全时的没落,形成巨大反差。一位店员开玩笑说,“这时候要是能进货,销售额要猛增”。
事实上,一个月前,全时的困境已经出现端倪,在网络上,有人爆料全时“正在疯狂裁员”。只是,当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直到“大规模关店”的突然降临。
全时便利店起步于2010年,品牌包括全时便利、全时生活两大业态,2015年,全时便利店整体市场估值达15亿元。2018年下半年,资产千亿规模的母公司复华控股旗下P2P理财平台“海象理财”暴雷,出现兑付危机,全时深受影响,几近倒闭。
2018年底,全时通过“解体分拆”的方式结束品牌运营。之后,位于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由山海蓝图收购,位于华东、重庆地区的90余家门店则由罗森便利店接手。
2019年6月,山海蓝图砸下近3亿元,收购了全时便利店所有资产,涉及北京、天津、成都、廊坊等四个城市,拥有门店数量500家,员工2500人。其中,截至2020年2月13日,全时在北京的店面有约320家。
分拆、接手、再出发,到全面退出京津市场,这被认为是全时的“二次死亡”。
问题在于,是什么原因导致全时走到这一步?首先与疫情有关。疫情期间,便利店要么不能开门营业,要么开门了,附近商圈的人流锐减,业绩严重下滑,造成门店关闭。
其次,也与全时便利店的选址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全时门店开设在商业圈,房租成本高,没有生意时,房租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更重要的是,和第一次“死亡”类似,全时这次大规模关店,被认为受母公司资金问题影响。媒体称,有工作人员透露,“由于母公司资金链断裂,京津区域内所有全时门店将全部撤店”。
不过,对于员工的这一说法,全时相关负责人对媒体回应称:“不是资金链断裂,而是因为疫情影响严重,我们进行战略调整,便利店这块业务先收缩,停业之后会有其他合作。”
公司业务或许会调整,但显而易见,全时便利店已经失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