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交易所官网BITGET交易所官网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国债算理财吗(国债算理财吗还是存款)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小心了!银行理财和债券类资产正在见证历史......

最近债券基金和净值型银行理财这跌幅,惊呆了许多小伙伴的下巴。“不是说债券是避险型资产嘛!”“不是说债券是固定收益嘛!怎么变成固定亏损了?”还有很多网上的小伙伴说“这是不是爆雷了啊,跌这么多?”

抱歉,上周要是债基一天跌0.5%以上,那还真是爆雷,但这周大部分债基和银行理财的下跌,其实和“爆雷”八竿子打不着。

还需要提醒粉丝们的一点是,这可能是本公众号历史上惠及面最大的有关投资理财的科普性文章,内容殷实,对你长期理财观念的转变和投资认知的提高有莫大帮助,建议你点赞收藏加转发,造福更多身边的朋友。

续上,有人说“你债券基金拿的是债,下跌也就算了,我银行理财是理财啊,怎么债券下跌我理财也跟着跌了”?不好意思,请你以后在买银行理财只看“收益率”那一栏之前,先看看“产品说明书”,在“投资范围”的那一栏里面,只要眼睛没我本人这么小的话99.99%能看到“标准化债券”这5个字,在资管新规后,净值型银行理财的风险收益特征,已经无限接近于公募债券基金了。

所以,无论你是买银行理财的,还是买债券基金的,也别互相埋汰了,都是一家人,We are伐木累.....


小心了!银行理财和债券类资产正在见证历史......

到这里,你基本可以明白这次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的下跌都是因为一个原因——债券价格下跌。那么既然不是“爆雷”,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债券下跌呢?

总的来说,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用(违约)风险

说人话版本:各位老板,我欠的债准备不还了,原来我打给你们的欠条你们用100块钱的价格卖给隔壁老王,现在你觉得这欠条还能值100块钱不?

参考案例:民营地产债

2、信用利差走扩

说人话版本:班里有个叫张三的同学,家里条件很好,有一次上学忘带手机问我借钱,说明天还我,我想着就收张三5个点利息吧;班里还有个同学叫李四,长得五大三粗膀大腰圆,平时就经常借同学钱不还,今儿开口问我借钱,这钱大概率收不回来,你说这笔借款收个55%的利息不过分吧,毕竟大概率还不上,而张三和李四之间50%的借贷利差就叫做“信用利差”

参考案例:Now,immediately

3、无风险利率上行风险

说人话版本:我之前买了笔国债利率5%,又放了一笔贷款给李四家,利率8%,现在银行新发行的一期国债利率都到10%了,你说我之前给李四家放8%的贷款是不是亏海了去了?这就叫“无风险利率上行风险”

参考案例:16年四季度到17年债灾

4、流动性风险

说人话版本:我手里面有好几套郊区房,最近债主找我逼债,要求“马上还钱”否则要我两只hand,所以我只能用两个跌停板的价格赶紧卖出去一套房子,以求债主宽恕

参考案例:债基持有人在债基净值下跌后持续赎回债基,导致基金经理被迫“低价卖债”

明白了吧,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的,不只有“爆雷”这两个字。而引发这波债市大幅调整的主要原因,在初期主要是2、信用利差走扩和3、无风险利率上行,而在越来越多债基和银行理财持有人不断赎回的情况下,风险已经逐渐蔓延到了4、流动性风险,这其实和2015年6月股灾期间股票基金持续下跌持有人不断赎回的负循环原理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债灾?

以老夫有限的从业经验来看,算是经历过3波“债灾”。第一次是2013年6月的“钱荒”,第二次是16年四季度到17年全年,第三次是20年4月到20年10月那波。三次原因各异,2013年的“钱荒”是因为资金面利率快速上行,市场极度缺钱导致到期收益率全线上行;第二波和第三波原因差不多,都是国债到期收益率下降至历史新低水平附近,然后由一波强烈的房地产上行周期引发经济增长预期扭转,随后债市出现“熊牛转换”。而这波“债灾”的表现,更像是16年四季度和20年4月的那一波由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改善引发的债市“熊牛转换”,而这两波“熊牛转换”之后一年,都是A股表现不错的时间段。

知识点:在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预期极其悲观之时,债市往往持续走牛并表现为无风险利率趋势性下降,在无风险利率逼近历史最低点区间,且一些经济周期因素或政策外力因素导致市场对经济增长预期出现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债市往往容易出现“债灾”,而股市往往在此时间段前后出现反转.......

以上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概念,学会这个知识点,你就基本上打败了身边90%以上的人。


我是什么时候建议赎回债基和理财的?

上周五中午和朋友吃饭,期间侃大山般聊到“如果未来一年某重要政策出现优化,同时房地产领域出现更大力度的刺激性政策,那么会对明年我们的基金投顾很有利”。话音未落,吃完饭下午2点左右乘地铁回公司的功夫,打开手机发现A股出现不寻常的大幅上涨,翻看Wind资讯看到了WJW关于“20条”的优化信息,立刻浮现出“市场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预期熊转牛”的轮廓,结合目前债市“信用利差”处于历史1%分位数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同样处于历史1%分位数的情况,果断决定将手里仅剩的中短债基金做出赎回,并向粉丝同步做出提示。

小心了!银行理财和债券类资产正在见证历史......

事实上从WJW在上周五下午1点40分发布消息,到我2点钟坐上地铁看到消息和信息,留给我的反应时间只有不到60分钟(3点钟基金收盘,3点后提出的交易申请算在周一),而很幸运的是,这次赎回我们做对了,也很好地基于“客户利益优先”的原则向我们基金投顾的持有人做出了相对准确的提示。

小心了!银行理财和债券类资产正在见证历史......


为什么我持有的债基数量如此之少?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朋友问:“晓磊看你平时买股票基金出手不小,每次都是1万起,怎么买债券基金这么少才1万块钱?赎回1万块钱债基精准逃顶有什么好嘚瑟的呢?”

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反而更值得深究——是什么原因让我债券基金的配置比例如此之少?难道我的大部分资金都在银行理财吗?

答案是Yes.....但是区别于在这次债券大幅下跌过程中许多净值型银行理财“伤痕累累”的情况,我的银行理财至今毫发无伤,每天还都有正收益。因为我持有一类叫做“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年化收益在2.2%-2.7%之间,T+1赎回的高流动性,还支持T+0的一万元快赎额度,其流动性和风险收益特征类似于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所以不受本轮债券大幅回撤影响。关于“摊余成本法”,我会在下一章节进行“讲人话版”科普。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我债券基金配置如此之少?其实我买债券基金的历史很久远了,在2008年我就重仓过南方基金的一只资深老债基,2012年我又买了华夏纯债C,当时的这两次购买其实都是基于我对后续“降息”的判断,事实上在我持有之后不到半年央行就进行了大幅降息,而我也在降息获得较多收益后选择了赎回。而对于大部分购买银行理财的客户来说,他们的投资认知水平显然做不到去判断经济处于“加息周期”还是“降息周期”的程度,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公募债券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始终是机构为主?道理就在于此。

而目前的问题在于,资管新规后净值化改造的银行理财在底层资产和风险收益特征上已经无限接近于公募债券基金,而净值化银行理财的持有人还认为这些理财是以前的“保本保收益+没有回撤”的存款产品。

所以做好投资,首要的特质是“不贪”基本上你回想一下你历史上所有吃亏的投资,终极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一个“贪”字,买债基和净值型理财可能是贪图多0.5%到1%的收益,买信托是贪图多4%-5%的收益,买P2P是贪图多5%-10%的收益。在过高的位置买入股票基金是觉得19、20年这种每年赚50%的行情可持续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糟心事。在投资上是正相反的,成功的投资五花八门,失败的投资千篇一律,那个律就是“贪”......

“不得贪胜”是一种智慧......


这波债券下跌什么时候会结束?

现在是否应该赎回?

这个问题恐怕是最近许多银行理财经理和持有净值型银行理财客户最想知道的事儿,限于身份原因我个人当前并不能完整发表我的真实看法,一方面最好的赎回时机已过(上周五和本周初),另一方面,与以往历次债券市场大幅下跌的历史情况相比较,作为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首次债券市场的大幅下跌,本次债市大跌的“负债端结构”和以往显著不同。

债市过往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而银行理财经历净值化改造持有大量标准化债券资产之后,使得个人投资者对于债券资产的介入大幅加深。而购买银行理财的个人投资者对于回撤和亏损极度厌恶,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中容易加剧赎回行为,导致债券市场进一步负反馈,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尚没有公开数据可供分析参考,也没有历史经验可循,因此对于这次债市的下跌幅度和周期我们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为什么我们的标题叫做“银行理财和债券类资产正在见证历史”,原因就在于此......

而从债券基金和理财产品投资经理的行为猜测来看,今天利率债市场已经企稳,而信用债市场因为缺乏流动性出现了很多个券“爆破”的现象。若后续相关产品负债端(持有人)赎回加剧,不排除信用利差进一步走扩,而利率债相对企稳的情况发生(说人话版本:持有利率债多的债基和银行理财后续跌幅有限,持有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债较多的产品下跌风险依然不可控)


做稳健类投资,你需要了解什么

是“摊余成本法”

在最近银行理财和债基净值出现明显回调的时候,你会发现现金管理类理财和货币基金还是稳稳当当可以每天获得相对确定的收益,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不持有债券类资产吗?

非也.......

从投资范围范围上来说,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理财都持有标准化债券资产,只是这两者持有的资产久期相对于中长期纯债基金而言相对更短一点。

等等,你还没把“摊余成本法”这事儿给我说清楚,怎么又多出来了两个新名词儿“标准化债券资产”+“久期”?这又是啥玩意儿?

这里简单讲解以下这两个知识点:

A.标准化债券资产

简单来说就是上市交易的,有活跃交易价格的债券类资产。标准化债券是证券化的“债权资产”可转让可相对准确计价,与之相对应的是“非标准化债券资产”,比如某金融机构给某民营房地产公司发放项目贷款,该贷款利率为10%,两者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但是该债券债务关系并没有进行“证券化”,即未上市交易从而不拥有活跃的交易价格,通常这种资产被称为“非标准化债券资产”,使用“摊余成本法”计价。

B.久期

这词儿是金融专业每个学生都要学的东西,我就不用太复杂的教科书解释了,普通投资者把这个词儿理解为“某个债还有多久才要到期”就行,“久期长”约等于“离到期日比较远”,“久期短”约等于“离到期日比较近”。虽然这样解释不一定很准确,但是比较方便大家理解,那个各位看官勿抬杠......

以下以“标准化债券资产”和“非标准化债券资产”为例,说说不同会计计价方式对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影响

A.标准化债券资产——公允价值法计价(市值法)

这是我2007年学CPA会计一开始就接触过的内容,所谓“公允价值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市值去进行会计记录。比如某债券基金ALL IN一只债券,该债券昨天的交易价格是100元,对应基金净值1元,而今天该债券价格涨到105元,则对应今天及基金净值为1.05元,相对于昨天1元的净值上涨5%;如果明天该债券交易价格又重新跌回到100元,则该基金明日净值回到1元,相对于今天1.05的净值下跌了5%左右

B.非标准化债券资产——摊余成本法计价(平均摊大饼)

“摊余成本法”一听名字很拗口,实质是很简单的一种会计原理。假设某债券或贷款合同的年利率为3.65%,初始借贷资金为100万,对应100万份“非标资产债权”,则每一份“非标资产债权”的会计计算价格为1元。由于一年有365天,“摊余成本法”是假设在该债权会到期还本付息的基础上,把收益平均分摊在每一个时间区间。

以本例来说,贷款合同一年的利息为3.65%(单利计算),则每一天对应的利率是0.01%,该“非标资产债券”初始计算价格为1元,按照“摊余成本法”每一天增加0.01%的利息,则第二天的计算价格为1+0.01%元=1.0001,第三天的价格为1+0.01%+0.01%=1.0002元,以此类推.......

这就是“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市值法)下不同债券类资产计价方式的区别。这种区别会导致“公允价值法”下的债券基金和净值型银行理财有波动和回撤,而“摊余成本法”下的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没有波动和回撤。因此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从底层资产上来看有很多类似之处(都是债券类资产),但前者有回撤和波动,而后者没有回撤,表现相对平稳。


“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

可能是你未来理财的好选择

说到这里,想必你肯定对使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的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非常感兴趣了,但受到监管限制,该类产品的规模始终严格受限,如果你的资金在2-3年左右不用,又追求相对净值型银行理财更好的体验,那么“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可能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有关“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的内容,还请在我这篇公众号下方积累超过100个点赞或“在看”的数量,我们会在头条号同步公布由专业第三方机构统计的“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一览表”,欢迎收看

码字不易,这是本博主干自媒体以来首篇5000字+的长文,还请各位看官多多支持点赞哪!

关键词: 债债券 基金基金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566592
文章来源: 康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国债算理财吗(国债算理财吗还是存款)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BITGET交易所官网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