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新发及在售规模持续“降温”。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全市场新发产品、理财公司新发产品,以及全市场在售产品均环比减少。进入11月,理财产品发行呈波动趋势。
与此同时,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股市和债市价格波动明显,近期理财产品收益也出现下滑。受访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及收益要视市场情况而定,但整体来看是在震荡中上升。投资者要培养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并理性看待产品的净值波动。
挑战:量价低位运行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
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市场共新发1705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540款。其中,理财公司共新发51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248款。进入11月,全市场新发产品、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以及全市场在售产品数量每周环比呈波动趋势,最近一周(2022年11月21日~27日)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33093款,环比减少70款。
规模减少的同时,产品收益也受到一定影响。2022年3月,受多种因素影响,理财产品出现“破净”现象。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在已披露的2.8万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总回报为负数的理财产品多达4500只,而累计单位净值低于1(即“破净”)的产品多达2150只。11月初以来,债券市场剧烈波动,主要利率债和信用债品种到期收益率持续上行,理财产品收益再受影响。
普益标准分析认为,理财产品发行市场降温明显,业绩比较基准下降趋势延续。考虑到利率的阶段性底部尚未形成,理财产品收益或将持续“被动”下行,各机构向下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符合业内普遍预期。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吴丹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市场利率普遍下行,包括国债、企业债等在内的大部分固收资产利息收入空间被压缩,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收益率降低。后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已完成净值化转型,其收益升降完全取决于标的产品净值收益的涨跌。因此,固定资产利息减少是导致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形势影响,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高风险高收益性产品发行减缓,银行理财公司等也调整了产品发行策略,发行数量减少但单只规模有所上升。各种因素叠加下,导致了今年理财产品新发减速,在售数量回落。”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也表示:“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开放式产品增多,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虽然新发产品数量下降,但产品存续规模实际上仍然在增长。”
刘银平同时指出,固收类产品收益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流动性宽松、固收类资产收益下降。而混合类、权益类产品收益下降则与股市低迷、股价下跌有较大关系。
展望未来趋势,吴丹表示:“明年来看,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国内经济金融的影响修复仍存在不确定性,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节奏将维持,市场利率有进一步调降的可能,理财收益率也将维持低位水平。此外,市场上仍有少数周期长、流动性低的存量资产需完成市场化整改,理财产品的新发数量或将继续下降。”
刘银平则认为,未来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但不代表投资者能买到的产品数量减少。同时,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并不确定,纯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可能会小幅走低,不过配置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视市场情况而定,没有明显的涨跌趋势。
应对:坚持价值投资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理财机构投研能力和净值化运作能力将面临更大考验。
对于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而言,刘银平表示:“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避免因产品净值大幅波动或下跌导致客户产生不满情绪;另一方面,要提升投研水平,挖掘高收益资产,加强风险保障机制,防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
吴丹认为,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应更注重优化产品管理策略,关注绿色金融、财富养老等板块,提升投顾服务能力,提高对期限短、收益稳定的债券产品投资比重,保障客户理财收益稳定。
随着近期债市回暖,普益标准分析认为,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逐渐回升。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产品净值受市场行情影响而发生的波动,理财市场仍然整体表现稳健,尤其需避免因“踩踏式赎回”而导致的真实利益受损。
在理财转型叠加市场波动频繁的大环境下,对于投资者而言,刘银平提示:“理财产品净值不会一直涨,也不会一直跌,整体来看是在震荡中上升,投资者要培养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并理性看待产品的净值波动。”
吴丹表示:“购买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应正确看待理财收益率短期走低态势,提高风险中性意识,明确自身的投资目的,合理配置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与低收益低风险产品的配置比例,多样化配置财富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理财市场回归“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本源,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机构运作不断规范,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提升。
11月2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刘峰在“2022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银行业协会正研究制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指引,旨在完善并统一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和标准,减少存在于理财产品发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产品和市场的透明度,使消费者更好地做出知情决策,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近期,“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自律规范”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行为准则”两项自律文件将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协会还将启动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示范基地筛选工作,建立健全投资者教育基础设施,让市场投资者能够集中、系统、便利地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服务。
以兴业银行为例,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新发行理财产品均实现每只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未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兴业银行进行系统升级,规范展示业绩比较基准,让金融消费者更加客观直观了解理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