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复旦组织的模拟投资大赛,在提问回答环节,有一位同学抢到了话筒。他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众所周知,做到超额收益需要超额认知,那么请问怎样才能获取超额认知呢?”我的思考是这样的:
首先,我认为超额收益不重要。
好的投资跟超额收益没什么关系。一名好的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关心超额收益,而应该关心自己买到的东西本身到底是不是足够好,再去关心结果如何。投资本身做得足够好,结果自然会好,超额收益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如果年年都能盈利10-30%,长期累积的超额收益会非常惊人。到时候可能就不太愿意谈论超额收益了。
追求超额收益本身很容易出大问题,有点类似于盯着计分牌打球。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指跌了39%,价值型投资者并不会因为自己跌了29%、跑赢市场10个百分点而欢呼雀跃洋洋得意,因为那一年价值型投资者根本就不会赔。这三年纳指每年跌20-40个百分点,但法国兴业银行的埃维拉德每年正收益10个点,超额收益爆棚。但那又如何?人家只是在做自己长期一贯的事。不追求超额收益,反而得到超额收益。
从时间尺度上看,谈论超额收益,很容易和短期跑赢混淆等同,继而过于重视短期。霍华德马克思说过,有一位投资者连续十四年位于市场第二个25%分位,但是长期累积业绩处于市场前1%。所以重要的是业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20年别人轻松做100%收益,你做20%又如何?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方法不动摇。
其次,我有一个重要的论断是,超额收益不那么需要超额认知。
我们过分夸大了超额认知的重要性。如果你在2005年之前毕业,没找到什么像样的工作,只能去了阿里腾讯这类小公司。如果你是最早一批抱着试试水的心态进驻淘宝并坚持下来积累了好几个皇冠的实体店。如果2001年你的同学想成立一家视频压缩板卡苦于没钱,你正好手上有一百万扔给了他,你赚大钱需要什么超额认知?只需要踩中时代的风口并坚持下来。很多大钱是稀里糊涂赚的,却是明明白白亏的。人的一生既要讲求自我奋斗,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超额认知能提升赚alpha的能力,在时代的beta面前却不堪一击。
超额认知的假设往往是建立在世界是平坦的基础上的,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大家喜欢讲终值,要把10年20年以后的行业和公司看清楚。当你研究深入,跟公司管理层做了大量的交流,理解足够深刻,自认为能看清楚了,然后时代变了,原先固若金汤的假设一夜之间必须推倒重来。世界就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跳跃的。你所谓的超额认知包不包含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认知呢?或者仅仅是放大镜、显微镜下的静态的认知?这不就是真空里的球形鸡么。
超额认知需要考虑到市场平均能力。索罗斯年轻的时候有两年研究欧洲市场,当时美国就没几个人研究欧洲股票。有一天热潮来了,大家都跑去投资欧洲市场赶时髦,索罗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盲人王国中的独眼国王,简直是指哪打哪,如有神助。反过来,人的认知有极限,在一个本科在校生都能坐下来给你讲铜电镀技术最新动向的今天,获取超额认知又谈何容易?
很少有人提到,超额认知的前提是能力圈。能力圈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哪里不太行,哪个领域判断容易出问题。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行,就不配拥有能力圈。李录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反复耕耘,日积月累下来,能够沉淀出比常人多一点的敏锐判断。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判断就是会比市场准。这就是超额认知。这一点我是很认同的。
长期看,我认为超额认知与超额收益有因果关系,但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种强烈的一对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