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利率稳定、资金安全、双重增值”“做长期规划,提前锁定利率很重要”……国庆期间,某保险销售在朋友圈为理财型保险做宣传。记者注意到,近日保险公司已开始争夺新年开门红,多家公司已开动员会,尽管在黄金周假期仍不断加大促销推销力度。
在利率下行市场背景下,具有为客户锁定长期稳定收益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受到不少客户关注。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去年以来,已有理财型保险的结算利率出现下降。业内人士提示,长远来看普遍预期会降息。《人身保险投保提示书》提示投资者,保险公司每个月公布的结算利率只能代表一个月的投资情况,不能理解为对全年的预期,结算利率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不针对全部保险费。
银行代销理财型保险产品成热门,去年增额终身寿险占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
“最近刚接触保险型理财产品,因为保险理财产品有个最低利率,是写在合同里的,这是明确的,感觉预期收益比现在的银行理财比较好,所以有些心动。”广州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国庆假期,一位保险销售向自己推荐的一款理财型保险产品,合同约定的保底是3.5%,投保时的保额是基本保额,每个保单年度有效保额按3.5%增长一次,并且享有公司分红。
除了保险公司直接销售,各大银行也在代销理财型保险产品。记者登录某银行App,在保险产品中看到,当前已有不少终身寿险、年金险被标注为“热销产品”。记者看到一款年金保险计划,由年金保险和万能险组合而成。万能账户最低保证利率年利率2.5%。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公布的某终身寿险万能账户结算利率有所下降。该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实际结算利率以公司官网每月公布为准,目前公司公布的该产品9月份万能型账户结算利率为年利率4.8%。“2020年7月为5.2%,此后直到今年3月都为4.98%,今年4-9月为4.8%。”该客服人员告诉记者。
“万能险主要还是看保底利率,上浮很虚,很多都是过完促销期利率就降下来。”中原金融营业总监李智峰提示,长远来看,接下来普遍预期会降息,很可能大部分万能险到后面就只有保底利率,“增额终身寿险国庆前有一波下架潮,目前可以等等看,预计年底还会有一波促销。”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6月发布的《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90.99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8.63%,呈现连续四年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2021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占据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终身寿险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趸交产品销售量前十的产品中,仍以分红险和万能险为主。
投保后第1年退保或将损失10%-60%保费,人身保险新型产品风险需注意
据了解,理财型保险灵活性相对较低、缴费期限较长,也成为一些投资者的顾虑所在。“增额终身寿险在缴费期限内不能随便拿出来,如果需要用钱可以拿保单的现金价值出来,但利率是极低极低的;每年或每月强制缴纳保费,对工作收入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注意误导性宣传。“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是一些销售宣传中经常出现的话语。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保额增长和投资收益概念差别大,需予以警惕。增额终身寿险也并非“稳赚不赔”,据不完全统计,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将会损失10%-60%的保费。
此外,《人身保险投保提示书》中还提示客户,要充分认识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风险及特点,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但本质上属于保险产品,产品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不宜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更不要仅把它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
具体来看,万能险通常有最低保证利率的约定,最低保证利率仅针对投资账户中资金。应当详细了解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等。万能险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个人需要承担部分投资风险。此外,保险公司每个月公布的结算利率只能代表一个月的投资情况,不能理解为对全年的预期,结算利率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不针对全部保险费。
投连险产品,应当详细了解投资连结保险的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等。投连险产品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完全由个人承担。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中关于未来保险合同利益的预测是基于公司精算假设,不能理解为对未来的预期,实际投资可能盈利或出现亏损。
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如果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保险公司才会将部分盈余分配给个人。如果实际经营成果差于定价假设,保险公司可能不会派发红利。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中关于未来保险合同利益的预测是基于公司精算假设,不能理解为对未来的预期,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