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界面新闻编辑 |
8月4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报告显示,截止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5.34万亿,银行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
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2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银行理财公司有存续理财产品3.71万只,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相比较于2022年末的27.65万亿元,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所收缩。
从参与主体来看,市场上存续的3.71万只产品来自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银行理财公司,相较于2022年末,银行数量减少13家,理财公司数量增加1家。银行理财公司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0.67万亿元,占总规模的81.6%,较2022年末提升1.1%。
自2019年5月第一家银行理财公司建信理财开业以来,截至2023年6月末,已有31家理财公司开业,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逐渐从粗放增长向规范发展转型。在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看来,银行理财公司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规范发展的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未来理财业务将主要由理财公司开展,未有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廖志明团队分析指出。
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截止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产品中,固收类规模为24.11万亿,占比95.2%,相较于2022年末的26.13亿万元虽然规模略有缩水,但规模占比持续攀升。
从产品的运作模式来看,存续理财产品中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为20.26万亿,占总规模的79.95%,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20.05%,为5.08万亿。2022年末封闭式理财规模4.78万亿,占比17.29%。不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规模占比都有了显著提升。上半年银行理财机构积极创设主打“低波稳健”的摊余成本法封闭式理财产品,使得这一数字有所上升。
从资金投向来看,银行理财资金配置仍以债券类资产为主,存款类资产占比提升。总的来看,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投资资产27.70万亿,同比下降12.92%。其中债券类资产仍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但占比相较2022年末下降了5.4个百分点,规模相比也减少了3万亿,其中信用债、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但持有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除了债券类资产,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持有存款类资产6.56万亿、非标资产1.85万亿、权益类资产0.90万亿、公募基金资产0.08万亿。规模占比相较2022年末均有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金的配置上,理财产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据报告指出,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19万亿元。
其中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300亿元,投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0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5万亿元。
三季度是银行理财的发展旺季。国盛固收首席杨业伟认为,从2021年和2022年7月的情况来看,理财规模都出现了季节性回升。对于下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多位分析师都对理财规模表示了乐观态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监管部门对表内存款利率不断压降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性价比持续提高,超额储蓄回流至银行理财的概率上升。且此前从银行理财流到表内的存款,约78%以上为活期或期限在1年以下的定期,回流至理财不存在阻碍。理财规模也有在下半年冲量发力的惯例,因此下半年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很有可能恢复到29万亿元以上的水平。
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也预计,2023年11月理财规模将达到全年的高点,存在较大的可能性超过29万亿元。
民生固收谭逸鸣团队则表示,下半年来看,理财市场规模或有所增长,但预期收益率或许难以显著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