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少增132亿元;而经测算,8月份理财规模环比增长超过1200亿元至27.34万亿元。一边是居民存款增速下降,一边是理财规模增长,不禁让人感到疑惑:存款真的“搬家”到“理财”了吗?这背后又说明了什么?
资金走势发生改变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
数据估算,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居民超额储蓄体量已增长至7.38万亿元,较上月继续增加约7700亿元,相比去年末大幅增加了2.53万亿元,这些上半年的金融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均显示出居民端的高储蓄意愿。
时间来到下半年,金融数据的走势开始发生变化。
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8月金融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少增132亿元。
存款都流向哪儿了?专家认为,7月存贷双降,8月存款同比增速减慢,其背后可能是居民提前还贷的意愿增强、部分存款资金挪腾至理财产品,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
由于存款利率再次下调,叠加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风险等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资金更多流向低风险金融产品,部分存款或“搬家”至理财市场,部分资金从表内流向表外。
存款“搬家”的原因可能有多种,第一是存款利率呈现下调态势,对居民的吸引力减弱;第二是金融市场逐渐回暖,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提升,更愿意进行投资理财;第三是理财产品变丰富了,对居民的吸引力变大。
理财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广发证券固收团队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8月份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5.2%、0.4%。国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杨业伟也表示,今年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较多,同时存款利率预计仍将趋势性下行,银行理财收益率优势凸显,这也有助于存款回流至银行理财。
在多行宣布再次下调存款利率的背景下,银行和理财公司也在不断调整理财产品策略以降低市场波动。同时,债券的性价比和货币政策同步利好,理财产品的净值情况逐渐好转,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理财市场的回暖,吸引居民存款“搬家”。
有报告显示,居民偏爱的前三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风险偏好依然相对保守,“稳健”成为现阶段财富规划的核心要求。基于此,理财规模或有望延续温和的扩张态势,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调整心态,涨对知识
无论存款怎么“搬家”,投资者选择什么产品标的,持续“生钱”才是王道。
投资的本质是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时间的积累获取财富的增加。而在这个过程里,投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低收益对应低风险,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因此,选择投资方式时不能仅通过收益率的高低来决定。
喜欢稳健理财也好,偏好高收益的激进投资也罢,除了选择渠道和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投资心态和财富认知。
当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视起财富认知的重建,他们期望获取更精准的财富资讯、投资知识和技巧。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除了处理好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之外,投资者还需要对资产的价格、价值等有清楚的判断和认识,更需对产业的周期、市场情绪以及交易心态等方面有清晰的认知。
财富认知到位了,就不会盲目跟风,看见别人投什么就跟投什么的方法不可取。再者,养成良好的投资心态,投资前需认真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按照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产品。
同一级别的风险偏好往往对应着多种产品,比如喜欢存定期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投资低风险的基金、债券等产品。这时,投资者可以进行组合配置,通过长期持有来熨平短期波动,降低风险。
投资过程永远充满着变化与挑战,保持好心态,降低收益预期,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和配置组合,静待花开。
风险提示: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招商银行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