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电讯河南
王新华/文
金融街电讯是中华博士会企业家创办投资的中国金融界最早的金融门户网站,凭借全威全面专业及时的优势,汇集全方位的综合财经新闻和金融市场资讯,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机构化财经自媒体之一
投资 | 投资者的三个悲剧性错误
#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
首席商业评论
文 | 蒂姆•哈福德 来源:FT中文网
翻阅这份令人敬畏的报纸,你经常会看到谈及特定领域投资走势的文章:黄金上涨,原油下跌,而标普500指数(S&P 500)横盘。
然而,虽然所有这些文章可能有一些启发意义,但此类报道掩盖了我们所称的“投资者悲剧”:典型投资者的投资表现远远不如典型投资领域的整体表现。
这不只是因为钱全被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赚走了,尽管这肯定是原因之一。(1940年,作家弗雷德•施韦德(Fred Schwed)在《客户的游艇在哪儿?》(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一书中,邀我们就所有经纪人和银行家挨着曼哈顿下城停泊的游艇展开思考。)
不,如果投资者的悲剧全都是其他人的错误造成的,那它就算不上什么悲剧。唉,并非是造化弄人,而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我们没有跑赢市场,是因为我们犯错了。
我们的第一个悲剧性错误是,过于频繁地买卖。2000年,布拉德•巴贝尔(Brad Barber)和特伦斯•奥迪恩(Terrance Odean)研究了在一家大型折扣经纪商开户的6.5万名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巴贝尔和奥迪恩研究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投资者的幸福时期),发现尽管反映美国股市的一项指数在一年内上涨了17.9%,但交易最为活跃的投资者同期收益率仅为11.4%——经过若干年的复合计算之后,这一本已巨大的差距还会急剧拉大。
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支付足以侵蚀他们投资业绩的交易成本,却未能提高他们的基础投资表现。典型投资者交易次数较少,每年跑输大盘1.5%——这已经是不小的差距了。几乎不交易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与市场一致。
第二个悲剧性错误是,我们往往会高买低卖。抱歉下面说的有点偏技术,但它说明了,投资游戏的目的可不是要高买低卖。
投资者自我欺骗的过程是这样的。你投入股市1万美元。市场很快上涨一倍,你有了2万美元。事情这么顺利让你如此开心,于是加倍投资,又投入2万美元。现在市场跌回最初的水平。你痛定思痛,将股票卖掉一半,获得1万美元现金。市场很快再次翻倍,这样你在总计投资3万美元之后,有1万美元现金和2万美元的股票。市场在经历过山车式的震荡后上涨了100%,但不知怎么的,你1分钱也没赚到。
2007年,伊利亚•迪切夫(Ilia Dichev)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了关于此类行为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报告。现在任教于埃默瑞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迪切夫发现,这类行为的“美元加权”收益率比“买入并持有”策略获得的收益率低几个百分点:市场在只有很少的人交易的时候会表现更好。后来有许多人对这种趋势进行了研究,尽管并非所有研究都得出同样悲观的结论,但确实有许多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从投资心理学的研究来看,迪切夫的工作很有意义。最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发现,股市趋于向长期均值回归。当市场开始繁荣时,崩盘已为时不远,反之亦然。
与此同时,斯特凡•内格尔(Stefan Nagel)和乌而里克•马尔门迪尔(Ulrike Malmendier)发现,我们在性格形成时期获得的股市回报率会影响一生的投资行为。一场极糟糕的熊市吓跑了一代年轻投资者,虽然现在出现了买入机会。
两个悲剧性错误可能已经让人够受的了,但这里还有第三个:奥迪恩还在1998年展示了,投资者往往会卖掉上涨的股票,而持有亏损的股票,尽管从税收激励看应该进行相反的操作。在接受奥迪恩调查的投资者当中,这种倾向导致他们的回报率下降。
我们很容易对这些错误做出解释。我们之所以交易频繁,是因为我们对发现最新交易机会的能力过于自信。我们之所以高买低卖,是因为我们受到其他人行为的影响。我们持有那些下跌的股票,是因为在亏损时卖掉它们就意味着承认失败。(不管怎样,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那些股票肯定会有反弹之日。)
明白了原因,解决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定期、自动投资于单调乏味的低成本基金,并努力以同样平淡的方式卖掉它们。
遗憾的是,这种建议并不真正适合现代世界。财经报道的默认选项是告诉我们,市场在过去几个小时的表现以及所有人对此的感受。在新闻界,没有比财经新闻更处心积虑地培养从众心理的了。
与此同时,折腾我们的投资组合从未变得如此简单。投资平台提供商有充分的动机将它们的网站转变为类似Facebook的平台,不断刺激我们的注意力。
如果股市像旧日的储钱罐那样,我们的投资将会健康得多——那种储钱罐需要用锤子敲开才能取出其中的钱。
译者/邹策
(金融街电讯河南 王新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