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是通过将评估对象未来收益期内的预期收益按适当的折现率折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以确定评估对象评估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所谓收益现值,是指企业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预期收益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当前价值的总金额。其基本原理是资产的购买者为购买资产而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不会超过该项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期望收益的折现值。
采用收益法评估的基本技术思路是根据评估调查情况以及被评估单位的资产构成和主营业务特点,以其历史会计报表为依据估算其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即以未来若干年度内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作为依据,采用适当折现率折现后加总计算得出经营性资产价值。在得出企业经营性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加上享有被投资单位股权价值,然后加上溢余资产价值和非经营性资产价值,减去付息债务价值得出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计算公式: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付息债务价值
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经营性资产价值+享有被投资单位股权价值
+溢余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
付息债务价值的确定
付息债务指基准日账面上需要付息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带息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付息债务价值根据被评估单位于评估基准日经审计后的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负债加以分析确定。
溢余资产价值的确定
溢余资产指企业持有目的为经营需要、但于企业特定时期,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超过企业经营所需的多余资产。溢余资产价值根据被评估单位于评估基准日经审计后的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资产和负债加以分析确定。
非经营性资产价值的确定
非经营性资产指企业持有目的为非经营所需、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资产。
经营性资产价值的确定
根据被评估单位的业务特点及实际情况,评估以企业自由现金流作为收益口径,根据被评估单位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以合同约定的经营期为收益期,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出经营期的息前税后现金流的现值,进行相加后得出经营性资产价值。
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
P为经营性资产价值;
i为折现率(WACC);
t为预测年度;
R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FCFF);
n为预测期第末年。
预测期内每年净现金流量的确定
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及摊销+财务费用(扣税后)-资本性支出
-营运资金增加额
折现率的确定
按照收益额与折现率匹配的原则,评估收益额口径为企业净现金流量(FCFF),则折现率选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
r=re×we+rd×wd×(1-t)
式中:
r:折现率
re:权益资本成本
we:权益资本比率,we=E/(D+E)
rd:付息债务资本成本
wd:付息债务资本比率,wd=D/(D+E)
t:被评估企业的所得税率
其中,权益资本成本率re计算模型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确定。
re=rf+β×MRP+rc
式中:
rf:无风险报酬率
β:被评估企业权益资本的预期市场风险系数
MRP:市场风险溢价
rc:被评估企业的个别风险调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