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半年,中国各主要股指在经历过阶段性快速上行后,进入区间震荡走势。在美联储加息不确定性犹存的情况下,全球哪些大类资产蕴含较好投资机遇?什么投资策略可较好把握市场节奏?
近期,Alpha Talk – 海外市场投资月度交流会,特邀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监胡迪,以及ETF业务总监张皓,回顾了今年市场的演绎逻辑和行情成因,带来后市展望和投资策略建议,并分析了量化与传统投资策略的不同,以及ETF市场的发展前景。
美债或迎资本利得机遇
A股结构性轮动或持续
Q:美股与美债的后市会如何演变?
胡迪 今年以来,在硅谷银行等风险事件的影响下,海外投资人对利率走势的预期,经历了较大波动,进而引起风险市场回调。随着银行体系恢复稳定,在强劲经济数据、以及AI热潮的推动下,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迎来回暖。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本轮美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力,或为估值修复,而非盈利驱动。原因有三:
- 从各大型和龙头企业的一季报数据来看,多数企业下调了对今年全年业绩的预期。总体而言,这些企业的盈利增速预期不及2022年的水平;
- 纵观美股市场,若筛除AI相关板块,标普500指数今年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建议投资人采取多元化配置;
- 若基准利率维持高位运行,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或将逐步增加。
整体而言,对于下半年美股基准指数能够否再创新高,我们目前对此持中性态度。
相较之下,我们对美债的后市看法相对乐观。由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回调趋势较为确定,因此,债券价格有望上升,从而迎来较好的资本利得机会。
Q:如何看待下半年的A股和港股市场?
张皓 回望上半年的A股市场,年初较多海外投资人看好A股后市,外资亦不断加码A股;彼时,A股的风险偏好迎来了较快修复。展望后市,在明确的政策支持信号出现前,我们预计A股更多呈现为结构性行情,而非阶段性的全面牛市。同时,A股较快的风格切换或将持续。
港股与A股的驱动逻辑有所不同,由于其处于中国和境外市场的中间地带,主要由两股资金力量驱动,南下资金与海外长期资金。过去两年间,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港股,海外长期资金呈现相反趋势。究其原因,2021年的科技股回撤行情,导致诸多跨境资金,尤其是杠杆资金,面临较大波动,进而使得部分海外投资人,阶段性地撤离港股市场。
整体而言,上述两股资金的投资偏好和风格,有着较大不同。南下资金偏重于短期的交易博弈型机会,海外资金更偏重于长期的配置性机会。展望后市,美联储加息或已进入尾声,资金面有望获得边际宽松,从而推动海外投资人介入低估值市场,带动一些港股板块估值上升。
港股基本面有望获逐步改善
量化策略标的宽广执行客观
Q:面对当下港股市场,哪些策略可以较好把握市场的资金博弈和结构切换?
胡迪 就基本面而言,目前港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海外流动性的复苏相对确定。因此,港股的长期基本面有望获得逐步改善,然而,港股短期的上涨途径大概率是非线性的。
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而言,我们建议可以采取区间交易策略。以高弹性板块为例,去年10月为阶段性低点,今年春节为阶段性高点,那么可采取区间切换作为策略。
对于成长线配置的大批量资金而言,可采取杠铃型配置策略。一方面,用高分红板块作为底仓,以争取把握相对确定的收益。虽然高分红公司的整体股价表现,已较多的跑赢恒生指数,但其整体股息仍处于高位,且整体市净率估值水平较低,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同时,高分红公司叠加了部分国企改革预期,从政策面、基本面和资金流向来说,预期都较为乐观。
另一方面,建议可选取高弹性的成长赛道,进行较均匀的配置。把握高弹性的成长赛道,,再叠加区间波动交易和高分红策略,可组合成相对稳健又具备弹性的配置策略。
Q:如何看待市场上成长和价值风格的切换?
张皓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成长风格的主动型基金收益,能较好战胜一些宽基指数。然而在今年,市场较快的行业轮动和主题轮动,使得成长风格基金的整体优势稍有暗淡。在尚无明确的基本面企稳预期的情况下,投资人都希望找到相对确定的投资机会。
以海外市场为例,去年以来,海外投资人的偏好,逐步由成长切换到价值风格。这一情况也在国内发生,速度可能相对更快。展望后市,我们认为该趋势尚未步入尾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偏价值、偏红利的策略。
不论对于A股还是港股来说,面向低估值权益资产的投资策略,都可较大程度上为投资人提供较高的安全边际。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业轮动跟踪,叠加高弹性高贝塔策略,做一些短期交易和博弈,有望增厚收益。
Q:量化策略相比传统的主动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胡迪 量化策略的做法是,先将不同的投资逻辑,无论基本面还是量价关系,以公式固定,并用数据测试在不同的板块、市场、以及历史周期的有效性。确认之后,再按相同逻辑扫描全市场投资机会。量化与传统策略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投资广度和客观性。
- 投资广度:通常量化持仓在数百数量级,且持股分散,几乎涉及所有板块。该做法的好处在于,即使单一公司经营,或单一行业出现突然调整,产品净值所受影响依然较小。
- 投资客观性:量化策略是系统性地决策执行,以程序化交易实现。因此,不易受个人情绪或交易模式影响。
纵观A股全市场,标的数量已超过5000。其中,头部公司的盈利预期及未来战略的透明性较高,获得了主动权益基金的深度覆盖和研究。然而,市场上其余个股被跟踪的程度较低,因此,其基本面和股价,常发生间歇性的偏离。所以说量化投资标的越分散,收益往往越高。
综合来看,量化投资策略,与传统的主动投资策略各有所长,同时配置可较好兼顾市场的大小盘轮动,在当下市场行情下,亦有望更好地把握价值成长切换的投资机会。
主动型ETF迎来发展机遇
价值投资风格或重占上风
Q:什么是主动管理型ETF产品?
张皓 海外ETF历经了20~30年发展,目前整体规模约为10万亿美元。而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规模大约每5年实现翻番。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3。
究其原因,由于成熟市场获取阿尔法收益的难度不断增加,且资金体量越大,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也越高,逐渐接近市场平均收益。因此,众多海外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逐步转向ETF或被动化投资,其长期收益亦主要源自宽基或行业主题等贝塔,再通过资产配置或行业轮动,寻求超额收益。
在这样的阿尔法稀缺的环境下,我们看到海外ETF市场在过去的20-30年之间实现快速增长。而近两年,我们看到在美国市场出现了一个新趋势。我们看到,美国某只基金产品,通过将主动管理型的权益产品做成ETF工具,随后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同时每日披露持仓。这样一只既拥有主动管理型特点,又能够在二级市场交易,持仓透明,费率较低的产品,受到不少投资人的关注,
展望未来的海外ETF发展,我们认为被动型ETF仍有望获得长足增长,但主动型ETF或将占据ETF市场总量的较大比重。
Q:主动型ETF如何赋能国内ETF市场发展?
胡迪 目前,国内监管已对主动ETF方向迈开步伐,第一类获批的为指数增强ETF,该产品领域恰恰属于量化,可较好发挥我们的优势。
由于量化产品风控严格,所有指数增强ETF与基准指数的年化收益偏差,绝大多数需控制在5~7%内,且80%以上的资产需投向标的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对于摩根资产管理来说,我们也可依托丰富的主动ETF的管理经验,以及量化投研策略,未来较好地布局国内指数增强ETF。
另外,随着中证10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中证2000衍生品可能也在路上。展望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增量资金流入的推动下,中小盘指数增强ETF有望成为中国主动型ETF发展的先河,我们希望未来引入更多的主动型ETF,给投资人带来更多的策略选择。
结语
在投资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确定性,只有相对的概率。理解市场的演变逻辑,做好风控管理,拥抱不确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机会,实现投资的成功。
摩根资产管理始终致力于帮助投资者发现全球投资机遇,通过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量化策略和资产配置建议,助力国内投资者完善投资方案和实现全球多元投资,同时帮助全球投资者把握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