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张先生将银行和征信中心告上法庭
被人盗用身份证信息办了一张信用卡并透支一定金额不归还,这笔呆账却记在被盗用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上,这两年来,上海的张志华为这笔莫名记在他名下的“不良记录”弄得焦头烂额。为此,将银行和央行征信中心告上法庭。
将银行和征信中心告上法庭
2010年末,张志华收到一封律师函,称他名下有一张光大银行信用卡透支了9000多元,数月未还,如再不归还,将起诉他并追究法律责任。他急忙找到了光大银行,张志华回忆说,当时上海牡丹江路分行工作人员从总行调取了这张透支信用卡的申请人资料,和张志华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和工作单位进行了对比,结果完全不相符。
“光大银行让我填写了一份情况声明书。”张志华说,他从未在光大银行办理过信用卡,并留下了他的笔迹以辨真伪,“随后银行工作的人员回复我说,他们会查清楚的,如果的确不是我办的,光大银行会停止对我的继续骚扰,同时也不会将关于此事的个人信用记录上传到中国人民银行上。”
原以为问题已经圆满解决的张志华渐渐淡忘了这件事。2012年3月,张志华和他的国外友人合资创办了一家民营企业,前往中国平安银行申请无抵押借贷服务,“平安银行回复我说,我的申请直接被系统退回来了,有可能是被列入黑名单了。”第二天,张志华赶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查询了个人信用记录。查询结果令他不敢想象,光大银行将这笔9380元的呆账记录在了他名下。
“为什么我两年前的声明形同废纸,没有任何光大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告诉我事情的进展?”张志华觉得,这对他的信誉和声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张志华找到光大银行理论。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姓戴的工作人员回复他两个解决方法,一是报案,二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张志华提出要了解光大银行对此事调查的进展,却被工作人员以“光大内部信息不便透露”的理由回绝了。
2012年10月18日,“那位戴先生说了第三套解决方案:"如果你近期急于贷款,可以到我们光大先把钱还上,我们光大可以暂时把你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不良个人信用记录撤下"。”张志华觉得,这无异于敲诈勒索,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将光大银行和央行征信中心告上法庭。
卡是否由本人办理成争论焦点
张志华希望光大银行和央行征信中心能够删除这个不实的个人信用记录,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20万元。然而,最基本的事实信用卡是否为张志华本人办理,双方各执一词。
光大银行的代理律师在法庭上出示了2009年7月该行业务员上门推销信用卡业务时的记录,包括申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工作证复印件以及业务员签字写下的“已见到本人”、“去过本人工作单位”、“核对过身份证原件”等证明。光大银行代理律师表示,这名业务员已经离职并失去联系,无法还原当时的情况,但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符合工作程序。
“我从没有见过上门推销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工作人员,也从未办过光大银行的信用卡。”张志华表示,2009年2月,他曾遗失过身份证,可能是有人捡到身份证后冒用了他的信息,张志华的律师张移也指出,根据光大银行提供的材料,身份证和工作证上的照片是可以辨认出不是同一个人的。
光大银行方面则坚持这张信用卡不存在盗办情况,“不排除这张信用卡是请人代办的”。2012年12月,光大银行已向征信中心申请并删除了张志华的“不良记录”,但光大银行的代理律师表示,这不代表光大银行承认自己存在过错,也不代表承认侵犯了张志华的名誉权。
不实“记录”侵犯名誉权吗?
“戴先生第三招提出的"只要还款就能暂时撤下个人不良信用",涉嫌敲诈勒索。”张志华认为,光大银行获知他的情况后,不依法采取比如报警、提起诉讼等法律手段,不愿依法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不经司法审查就可以上传信用记录的行业特权,企图逼迫弱势的消费者个人屈服被迫拿钱,弥补银行损失。
他还认为,征信中心的设立实则就是为了偏袒银行业。他们将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卡业务所必须承担如冒名申请信用卡、盗刷信用卡的风险,转嫁到公民身上。此外,征信中心对于涉及公民个人“负面信息”应具有审慎审查的义务,如果没有通过司法程序确定的信息,理应告知相关当事人并听取其意见,但征信中心没有相关程序设置,这也就会造成商业银行可以随意报送公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的不良记录,“我认为这表明征信中心在规则制定时无视对公民人格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具有过错。”
信用卡纠纷多
银行审查不严或是根源
被盗办信用卡等原因导致不实信用记录传至征信系统,张志华不是个案。
在近几年,信用卡纠纷屡屡发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大部分纠纷的根源在于一些商业银行发卡把控不严,甚至出现违规行为。曾有媒体报道,光大银行近年来信用卡发卡量快速扩张,暴露出其信用卡业务的多项软肋,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曾向未满18周岁和超过60周岁的客户发行信用卡,严重违反了有关的监管规定。此外,监管部门还发现光大银行对信用卡审批要件完整性要求不严。光大银行规定的审批进件渠道共有15种,每种渠道均规定了必须提供的审批要件,检查组抽查了18户年龄超限客户,有16户审批要件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