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推送了《理财小编“卧底”1元理财课!老师PUA,学生被洗脑,教的全是错的……》,很多读者反映比较焦虑,担心已经受到了误导;但也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忽悠买后面几千元的课程,通过这些课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也无伤大雅。
诚然,课程中也不乏有益的内容,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建立正确的理财“三观”,不踏入误区,比多学一些知识更重要!
误区一因为焦虑而理财
一些理财课老师的经典语录之一是:“过去20年通胀率高达10%!你赚钱的速度跑不过钱贬值的速度!”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今年的100元能买10碗鸡汤面,明年就只能买9碗,后年就只能买8.1碗……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每个月统计局都会公布CPI增长率,也就是真正的通货膨胀率,大多数年份都维持在2%~3%的水平。想要通过理财跑赢通胀并不难,只要买一些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即可。
通胀率衡量的是你的购买力,也可以理解为“你买牛肉面的数量”(也就是消费品),而不包括资产价格的增长。有人说,是不是要算上房价的涨幅呢?房价属于资产价格,和股票、基金的价格是一样的,如果要算房价的涨幅,那要不要算股票、基金的涨幅呢?真要算进去,过去2年10%的通胀率都算保守的。
“10%的通胀率”这种不严谨的说法,唯一的作用是唤起人们的焦虑心理,从而更急于想学理财,花大价钱报理财课程,甚至有可能成为被收割的“韭菜”。要学理财,我们应该先把问题搞清楚,这才是科学的理财思维。
误区二缺钱更要开始投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穷则思变”一说,这到了很多理财广告中,就变成了越穷越要开始投资理财,获得被动收入,改变现状。
然而,很多人入不敷出,经济状况堪忧,是因为职场收入较低,每月的结余较少,这并不可能通过投资了什么股票、或者是学习了“富人思维”,就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如果你总是控制不住“买买买”,那就要节制消费,理财课也只能告诉你这些。
然而,课上不会告诉你的是:有被动收入的前提是提升主动收入。只有结余多了,积累的资产多了,投资带来的回报才会丰厚。而你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挖空心思搞投资,而是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主业收入,比如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或是从小城镇到大城市去打拼,等等。
在主业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拿出每月收入的10%进行投资理财,与其花几千元上课,不如直接用于积累自己的投资经验。
误区三理财可以帮你“逆袭”
还有很多人开始学习理财的初衷,是对当前生活不满,想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过上“富人”的生活。
可是,很遗憾,理财并不能快速帮你实现这个目标。科学的理财只会告诉你两点:第一,被动收入大于支出即为实现财务自由,但这不等于成为富豪,毫无资金之忧;第二,通过投资理财实现暴富的概率极低,我们不应去冒险。
拉长周期来看,早日开始投资,“复利”的作用很大,但这可能是一个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过程,想要在3、5年内通过投资实现“逆袭”,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理财并不万能!
受到利益驱使,很多课程都强调“你能通过理财实现什么什么”,这样的知识并不客观。虽然理财的确很重要,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学习之前建立合理的期望,才是一个靠谱的开始。
最后,大部分朋友很关心怎样买股、选基金等具体的投资方法入门,对此,我们会不断更新后续。敬请期待!